利用引伸波幅衡量權證價值
日期:2012-07-27 00:00:00 來源:互聯網
某只權證的實際價值到底是多少?這是一個令很多剛剛接觸權證的投資者困惑的問題。而對于稍有權證基本知識的投資者,往往將權證的內在價值等同于其實際價值。對于內在價值為零的平價或價外權證,很多投資者簡單的認為其沒有價值。這樣的認識當然是錯誤的,影響投資者對權證真實價值的判斷。實際上,確定權證真實的理論價值較為麻煩,而投資者在實際投資權證的過程中,并不一定需要清楚了解權證的實際價值是多少,而只需要清楚當前的權證市場價格相對理論價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即可。
那么,如何來衡量權證的市場價格是高估還是低估呢?對于稍有經驗的投資者,往往以權證的溢價率作為判斷權證估值的指標,認為溢價率高的權證估值也高,溢價率相對低的權證估值也低。誠然,溢價率指標簡單易懂,對于相同條款的權證,投資者可以方便的通過溢價率比較二者估值水平的高低,因此溢價率在衡量權證估值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溢價率指標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首先,不同的權證其條款往往不同。即使是同一正股的權證,其剩余期限的長短對溢價率也有較大影響,不同剩余期限的權證難以通過溢價率直接比較;其次,對于單只權證,溢價率缺乏一個可以比較的基準,而且隨著時間的消逝,權證的溢價率也應不斷下降,因此單從一只權證來看,難以通過溢價率直接判斷其估值高低。
實際上,對于衡量權證估值水平的高低,引伸波幅是一個更為有效和常用的指標。所謂引伸波幅,就是把權證的市場價格代入權證定價模型(如Black-Scholes模型)當中,反推得到的波動率的數值,可以將其理解為市場對于未來權證存續期內正股波動率的預期。引伸波幅和權證的價格呈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引伸波幅越大,權證(不論是認購權證還是認沽權證)的價格越高。
對于同一正股的不同權證之間的估值比較,投資者可以通過引伸波幅的大小,很容易判斷出權證估值水平的相對高低。引伸波幅較高的權證,估值水平也高,反之亦然。而對于某只權證,投資者則可以通過比較權證當前的引伸波幅和正股的歷史波幅的大小,來大致判斷權證的估值高低。如果權證的引伸波幅遠高于正股的歷史波幅,則權證價值高估。舉例來說,國安GAC1在12月5日的引伸波幅高達343%,而其正股的歷史波幅僅55%,因此,理論上來說,該權證的價值大大高估。不過,權證的價格變化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估值僅是其中一個方面,并且由于權證都有一定期限,投資者難以通過像投資股票一樣買入價值低估的權證持有等待其價值回歸從而獲利。對于權證估值水平的判斷,更多的是給投資者提供一個風險的衡量,而不是一個確定性的操作機會。(文章僅供參考,據此進行投資所造成的盈虧與此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