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4月7日電(記者 陸文軍)在經歷短暫的震蕩盤整之后,進入2011年3月,黃金又開始了新的“創新高”輪次。在3月兩次突破歷史新高之后,剛剛進入4月,在多重利好因素的刺激下,黃金再創歷史新高,并一舉沖破了前期久攻不破的每盎司1450美元“天花板”。
那么,黃金突然發力到底是短期沖高還是持續向上?未來主導金價的關鍵是什么?歷史高位下“炒金”“炒銀”機會與風險孰重孰輕?
黃金再創歷史新高
正當國內清明小長假休市期間,國際黃金市場卻波瀾乍起,在多重利好的推動下,黃金在5日再次創出了歷史新高,當日盤中現貨金價最高觸及每盎司1456.64美元,一舉頂破了前期數次沖擊未果的1450美元“天花板”。
黃金創新高背后,原先的“影子品種”白銀卻更為犀利,不僅再次創出近31年新高,而且距離每盎司40美元大關僅半步之遙,實際上今年一季度白銀漲幅超過20%,而從去年7月啟動以來,國際銀價已實現翻倍,漲幅遠遠超過黃金。
此次國際金、銀價聯袂創出新高,可謂多重因素匯聚。恒泰大通黃金分析師焦宇認為,首先,中東北非局勢動蕩導致國際油價飆升,布倫特原油刷新兩年半高點,油價突破111美元帶動大宗商品整體提振,從而引發通脹預期上升。
其次,美國供應管理學會最新公布的非制造業指數低于預期,導致美元承壓,金價受益走高。
第三,歐元區債務危機再度緊張,國際評級機構穆迪5日將葡萄牙長期國債評級從A3級下調一檔,至Baa1級,并將其列入負面觀察名單。
與此同時,日本核泄漏危機以及美聯儲官員表態堅持量化寬松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市場上的保值避險需求,推動黃金、白銀瞬間上揚創出新高。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黃金創新高頗具波折。其實4月1日公布的重要經濟數據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報告好于市場預期,美元升高打壓金價,現貨黃金曾觸及每盎司1411美元左右的近期低位,但在美聯儲堅持量化寬松政策的論調下,黃金迅速反彈,受強大買盤推動創出新高。“這說明短期內突發動蕩、通脹預期等因素仍將主導金價,全球經濟復蘇還未進入穩定期。”大陸期貨分析師施梁說。
黃金主線看美元,金價壓力正在積聚
所謂“弱美元,強黃金;強美元,弱黃金”的負相關論斷是被1973年以來黃金和美元走勢的30多年歷史數據所證實的。長期以來,黃金和美元的“反向倒影”關系幾乎沒有改變。
黃金未來將怎樣走?十年大牛市是否越來越接近“拐點”?目前金價再創新高是短期沖高還是長期利好?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都要從黃金的“倒影”——美元上去探尋。
黃金專家、興業銀行分析師蔣舒說,歷史上只有在2010年4至6月間,由于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引發的歐元信心危機導致黃金和美元同起同落,此外黃金、美元均保持著反向關系,決定黃金走勢的最主要因素仍是美元。
他認為,區域性的局勢緊張、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對于金價只有短期的影響,而且即使黃金被突發因素迅速推高,也會因為局勢緩和而出現大量獲利回吐盤,抑制金價持續走高,所以真正牽動金價趨勢的還是美元這條主線。
根據過去兩次美國經濟危機中,美國非農就業數據領先于美國失業率13個月的統計特征,美國失業率實際已經進入下降通道,所以美聯儲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可能性正在不斷降低。“因此,下半年美元有企穩回升的跡象,雖然目前黃金走高趨勢仍未改變,但短期黃金不斷沖高并不能涵蓋整年的行情,真正見分曉或在下半年。”
“炒金”“炒銀”:理性投資最抗風險
雖然國內黃金、白銀市場趨勢緊跟國際市場走勢,但在3月出現的兩次國際金價創新高中,國內金價并未實現突破,直至4月6日,國內交易所金價才出現雙創新高,黃金突破每克306元,白銀首次飆升至每公斤8300元以上。
但高金價并未嚇退投資客的熱情,反而金、銀等貴金屬投資在國內熱度越來越高。國內黃金專家周洪濤說:“雖然目前市場依然看好黃金、白銀等貴金屬,但金價已經達到歷史新高,而白銀更是比去年7月價格實現翻倍,如此高位投資,風險已經不言而喻,投資者切勿盲目追高,大幅回調隨時都會出現。”
北京黃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山恩也指出,盡管從大趨勢而言,近期金價將保持高位,但是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投資者還需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理性看待入市機會。
首先,黃金投資主要分為實物型投資和交易型投資,一般而言,交易型投資品種需要較高的投資技巧和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普通投資者不要輕易介入,更要規避風險更大的杠桿交易品種。
其次,目前金、銀價處于歷史高位,短期價格波動難以避免,即使要參與黃金、白銀交易也應該注意介入時機,理性投資不能忘,一般情況下不要追漲。
總體而言,高位“炒金”“炒銀”應立足將部分信用資產置換為實物金、銀資產,從而達到保值避險的目的,單純想通過投資貴金屬套利,將面臨較大風險。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