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只是普通的投資者,但對市場有著別樣的熱情。
他們敢于嘗試新事物,不惜以金試水,卻不幸陷入虧損境地。
在零和博弈中,他們都有自己的一番鉆營,并堅持摸索著前進。
雖然虧損,但他們不是失敗者。
退場不退市
陳偉東(化名)1980年出生,職業操盤,屬于技術派,愛好各種參數,善用概率研究問題,有三四年股市投資經歷。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股市稍微懂些,做得也還行;對期貨知道得不多。
2010年,股市里機會不多,他就尋思著利用做空工具對沖賺錢,但是半年后,回過頭來看,自感當初想得過于簡單。
做股指期貨,他的出發點是認真做件事,在投資股市獲得不錯收益,資金較為充裕(百萬以上)的前提下,拿了一小部分資金入市。
為了開期指賬戶, 2010年初他先開了個商品期貨賬戶小試身手,投入幾萬元,先熟悉T+0和保證金的交易方式。
2010年5月,攥著50萬,他開始投資期指。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去年農行上市當天,因為預計股指會漲,于是一開盤就殺了進去賭漲。“那一分鐘大約漲了五六十點,一手掙了一萬五,本想等著再沖一下,沒想到瞬間就往下砸,非常快,因為擔心,所以沒兩分鐘就平倉了。”最后掙了大約8000塊錢,雖然不多,但很刺激。
剛開始他每個月還能賺兩三萬,慢慢地便有些乏力,去年11、12月一下子虧了十幾萬,拋去之前賺的,里外里還交了六七萬學費。
虧損之后,他的操作漸少,僅做過幾次日內的交易,快進快出,之后漸漸淡出了。
在他看來,股票和期貨差別很大,股指期貨門檻高,占用資金量大,做一手就十幾萬保證金。
受資金限制,陳偉東不敢做大的行情,由于長期身處股市,還沒有習慣做空,會不自主地老想著做多,思維上沒有轉變過來。
從投資結果來看, 6萬損失并不算大,他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風險。
“做一件事,不懂,交了學費后,還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堅持,還有一種,發現這個東西不太適合我,就不做了。”
不過,陳偉東還是沒有放棄,雖然退出股指期貨,但他繼續做橡膠和PTA的商品期貨,同時轉戰股指期貨模擬平臺進一步磨練。
堅持試水
來自深圳的王亮(化名)出生于70年代末,在機構機構負責運作資金,去年11月開始用個人資金試水股指期貨,以短線及趨勢操作為主。
他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也是虧損。
“畢竟是新生事物,推出的時間還不長,我們對股指還處在摸索階段,各種手法都嘗試,希望可以利用實盤數據總結出一套個人投資的系統,在市場中持續盈利。”
“賺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亮自我界定為偏專業的個人選手,在實驗過程中,他對盈虧看得較淡,認為賺錢最好,虧損也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之內。
他感到期指會提前于股市做出反應,訊息和信號也來得更快。“不只是股指期貨,大范圍來說,大宗商品也和A股市場有很強的聯動性。”
7月11日晚,在和記者聊天時,他指著上證綜指的走勢說道:“從今天的盤面看,A股走勢蠻強的,但尾盤調得比較深,個人預計,未來一兩天A股會調整一下,考驗2750點。”
結果,7月12日,上證綜指下跌48點,收于2755點。
王亮認為,虧損是必須付出的代價,體系不試不知道。但是,行事得穩,試驗一兩年,若能穩定獲利,再把資金量放大繼續操作,直到體系成熟。
這樣的嘗試對投資來說,還是值得的。
“期貨對于非理性的參與者來講,無異于賭博,激動起來恨不得開車等紅綠燈的時候都得做兩把。”他總結到,投資期貨前要做好準備工作,不能冒進,在不懂的情況下,風險會變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