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0月工業企業績效分析:三大支撐力量與三大制約因素
11 月27 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10 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速為-2.9%,前值-2.1%,降幅連續擴大;10 月當月同比-9.9%,前值-5.3%,而4至8 月都在-1±3%的狹窄區間內波動,對比可知企業盈利下滑加劇。
點評:
利潤增速下行幅度超過預期。在前期報告中,我們預測四季度中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會收窄降幅,支撐力量是逆周期調節發力、PPI 見底回升、庫存周期見底,制約因素是中美貿易協議談判、房地產調控保持定力、CPI 上行制約貨幣政策。
三大支撐力量:
1. 一是10 月PPI 增速降至-1.6%,導致營業收入累計同比增速也下行至4.2%;但11 月之后PPI 翹尾因素消退并見底回升較為確定。
2. 二是10 月工業產成品庫存累計同比降至0.4%,繼續保持著下行。總需求低迷導致企業存在觀望情緒,往后看企業加庫存的啟動還需要外力驅動。
3. 三是由于資金缺口問題,10 月財政政策積極程度有所收斂,且當前實際赤字率已經偏高,地方政府專項債已成為逆周期調節發力的焦點。
三大制約因素:
1. 貨幣政策方面,央行已明確結構性漲價并不構成約束,只是要注意“防止通脹預期發散”。因此盡管CPI 已達到3.8%的高位,但11 月5 日、18 日、20 日分別下調MLF、7 天逆回購、1 年和5 年LPR 利率,幅度均為5bp。
2. 房地產調控方面,9 月4 日的國常會已明確禁止專項債資金用于土地儲備和房地產相關領域,但5 年期的LPR 下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穩定房地產銷售與固定資產投資。
3. 當前中美貿易協議出現了反復。但是無論有無協議,兩年多的摩擦帶來的負面影響還可能繼續發酵。按10 月IMF《世界經濟展望》的測算,全球貿易摩擦可能會拉低2020 年中國GDP 增速0.6 個百分點——今年1 至3季度GDP 增速下行0.4 個百分點。
綜上所述,接下來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將緩慢收窄降幅,但明顯修復并由負轉正的時間點,應該要等到專項債發出,基建投資啟動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