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設備行業專題報告:5G應用系列報告一:政策東風起 物聯網發展方興未艾
投資要點:
物聯網受工業升級和消費市場需求推動,國內市場規模迅速擴張,13-18 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2.19%,已形成超過1.2 萬億元的市場。物聯網由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和應用層組成,2018 年我國各部分產業規模分別占比25%、33%、37%、5%。隨著連接技術不斷升級、行業應用不斷拓展,行業正向工業升級和消費市場需求驅動轉變,產業生態初具雛形。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物聯網白皮書》,2018 年上半年全球蜂窩物聯網連接增速達到72%,總連接數接近9 億,其中2018 年4G 模組占比上升迅速,達到31%,略低于2G(占比40%)。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截至2018 年底全球物聯網產業規模達到1036 億美元,同比+29.82%;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 年物聯網白皮書》
指出,國內泛物聯網市場(包括物聯網總體產業)2018 年總體規模超過1.2 萬億,距十三五期末目標值已完成80%以上,2013年以來6年復合增長率22.19%。
領軍企業紛紛布局平臺層,感知層競爭激烈。由芯片和模組組成的感知層廠家眾多,競爭激烈;網絡層可分為NB-IoT 和eMTC 兩大陣營。截止2018 年11月,全球已商用的移動物聯網網絡達到66 張,其中eMTC(LTE-M)商用網絡為13 張,NB-IoT 商用網絡53 張,NB-IoT 逐步在公共網絡中成為主導,可滿足5G 低時延低功耗高可靠特性。平臺應用層中,領軍企業紛紛構建開放的物聯網平臺,構建物聯網生態。未來,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車聯網和工業物聯網領域潛在市場規模巨大。
我國物聯網受政策驅動明顯,十三五計劃目標已達80%。國內政策驅動型的物聯網應用已遠遠快于海外市場,《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物聯網分冊(2016~2020 年)》,即物聯網“十三五”計劃對整體物聯網建設發展提出指導方針,要求到2020 年基本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產業體系,總體產業規模突破1.5 萬億元,公眾網絡M2M 連接數突破17 億,特色產業聚集區基地超過10 個。截至2018 年年中,產值規模完成度達到80%,連接數完成度31.8%,達到5.4 億,聚集區基地完成度50%。在應用端,可穿戴設備已具有規模化的出貨量,截至2018 年底全球可穿戴市場以出貨量計算規模約1.72 億臺,中國市場規模約0.73 億臺;以智能家居為代表的消費物聯網快速崛起;工業物聯網領域受政策驅動明顯,2018 年國內市場規模達到3072 億元(同比+31%)。
補貼+全面布局,國內運營商助力物聯網生態發展。國內三大運營商均將物聯網作為重點領域并提早有布局,劃撥專項補貼,加大建設力度。中國移動已建成全球用戶規模最大的物聯網專用網,連接數突破2.3 億,已形成全面覆蓋云-管-端的物聯網能力;中國電信以云網融合、物云融合引領DICT 和物聯網快速發展;中國聯通則已實現物聯網全國覆蓋。
投資建議:圍繞物聯網產業發展,建議積極布局卡位“芯片→模組→物聯網平臺及應用場景整體方案→工業互聯網絡安全”領域標的,關注樂鑫科技/博通集成(科創板,無線數傳類芯片)、移遠通信/廣和通/移為通信(物聯網模組)、迪普科技/中新賽克/深信服(工業互聯網絡安全)等。
風險提示:產業鏈推進不達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