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專題研究:2020年基建投資增速達到7-8%并不難
報告摘要:
從公共財政收支預算展望出發,逐步引導至財政預算內基建資金來源,再全面展開分析基建資金的可能變化,2020 年基建投資增速達到7-8%并不難。
公共財政的回顧和展望:收入“開源”和增速均有限,支出放緩,赤字率可控
2020 年公共財政收入增速可能較2019 年小幅放緩。受名義GDP 增速下降和PPI 中樞下行風險的影響,稅收增速面臨進一步下降壓力,非稅收增速因2019 年基數較高可能將下行�!伴_源”方面,房地產稅在明年征收難度極大,開征新稅種近似于財政緊縮;快速上調國企上繳利潤比例,不利于緩解未來老年化問題和養老金虧空壓力,擴大上繳國企范圍可能是補充手段之一。結轉結余和穩定預算調節基金對財政收入的補充可能會繼續上升。
2020 年公共財政支出增速難以達到2019 年高度,小幅放緩后可控制赤字率在3%。 2019 年公共財政支出同比為前兩年的兩倍之多。在嚴苛的赤字控制約束下,繼續維持高增速的支出是難以控制赤字率的,預計2020 年公共財政支出增速介于2018 年和2019 年之間,不緊不松,導致預算內基建資金增速放緩。
基建增速的回顧和展望:下限有保證,上限有空間
國內貸款增速在寬信用帶動下反彈,剩余參與資金的額度可能繼續走低,基金性支出(含專項債)是穩基建投資主力。為對沖經濟下行,明年貨幣仍有寬松空間,可以提振基建國內貸款增速。近兩年來,非標收緊、國開債和PSL 支持力度下降、以及PPP 和P2P 暴雷引發民間投資積極性下降,剩余參與基建的資金可能繼續走低。專項債不屬于財政部赤字預算體系,屬于基金性支出管理體系。專項債額度提升和支出比例傾斜,疊加補充資本金政策刺激,基建投資可能將達到7.4%。
中央與地方風險共擔,政府覆蓋率全面下調5%,基建將擁有更大增長空間。對于重大民生和基礎設施項目,中央應會幫助地方政府分擔財政支出壓力,今年的發改委項目審核通過數量已經體現了中央加大投資的意愿。目前,兩位數基建增速存在三個問題:(1)項目審核力度和質量?符合項目數量看中央的穩增長意愿;(2)地方政府怎么干?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可能使地方政府將中央承擔分離出來的資金投向房地產相關項目;(3)錢哪里來?國內貸款可以向基建提供進一步支持,PSL 和國開債支持力度可能上升,央行擴表好過于非標融資,至少是看得見的債務,成本也低。
未來展望:宏觀財政寬松配合基建投資上升穩增長
公共財政寬松空間受嚴苛赤字率限制較為有限,提升基金性支出來穩投資的可能性較高,受益的基建投資上有空間,下有保障。受今年專項債改革的帶動,明年基建投資增速下限有保障。如果中央和地方風險共擔,在重大民生和基礎設施等項目上降低政府資金覆蓋率,配合PSL 和國開債等支持,基建投資增速還可進一步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可能會將棚改、土儲等房地產相關的專項債項目與其余項目重新包裝整合,或是將來自中央愿意承擔的項目中騰挪出來的資金投向房地產項目,壓縮基建投資的空間。政府一再強調不愿“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工具”,“補短板”應不會變成另類的棚改項目。
風險提示
逆周期政策調節不及預期、棚改超預期、經濟進一步下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