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研究:布局2020系列巡禮之(一):細數自主可控呈待突破的領域
當前,世界正處于新一輪科技周期上行期,一系列的科技變革正在孕育之中,我國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刻,G2 大國關系也進入到了新的階段,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必然路徑,也是我國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必然之選。本文梳理了二十五個自主可控呈待突破的細分領域,供投資者參考。
自2013 年自主可控提出以來,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加強,企業的專利發明與研發支出不斷增長。但是,我國的自主可控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具體來看:
操作系統:目前手機操作系統沒有獨立自主產品,PC 操作系統主要用于政務,傳統國產操作系統的發展仍然主要依托政策扶持,商業化進程舉步維艱。
激光雷達:國內的激光雷達產品大多用于服務機器人、地形測繪、建筑測量等領域,且價格便宜,而在更為高端的技術領域內尚不成熟;
鋰電池隔膜:干法完全進口替代,濕法正處于進口替代前期;
靶材:小型靶材國產化率高,大型靶材依賴進口;高端電容電阻方面,整體產業市況看法續趨保守,日本廠商漲價為國產企業帶來機遇;
手機射頻器件: 4G+、5G、物聯網等對射頻器件的爆發性需求也會加速其發展,目前95% RF 器件依靠進口的現狀給中國芯片巨大的增長空間;
工業軟件:我國管理軟件強、工程軟件弱;低端軟件多,高端軟件少;
環氧樹脂方面,國內中、低端品種產能嚴重過剩,高端產品嚴重依賴進口;光刻膠方面,我國正處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過渡階段;
數據庫管理系統:我國廠商發展迅速、進入國際視野、獲得權威機構認可、產品已具備金融級性能和可用性、逐漸進入大中型企業核心應用;
微球:國內技術有所突破,但國產的原料質量及不銹鋼性能仍然拖后腿;
高端軸承鋼:鋼材生產工藝較為落后,高端裝備鋼鐵材料產品結構偏低端,關鍵基礎鋼鐵材料嚴重依賴進口,關鍵技術仍然受制于人;
高壓柱塞泵:產業大而不強,高壓柱塞泵90%以上依賴進口,技術受到嚴密封鎖;
光刻機:我國在激光光源和鏡組方面仍有待突破;
芯片:芯片設計企業的主流產品仍集中在中低端,芯片制造工藝正追趕國際工藝;
航空發動機短倉:我國尚無自主研制短艙的專門機構;
觸覺傳感器:國內生產商制造工藝欠缺,制作材料純度欠缺,技術較為落后;
真空蒸鍍機:我國產業發展迅速,但大而不強,真空蒸鍍機這樣核心設備的缺失;
重型燃氣輪機:自主研制的重型燃氣輪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實用階段還需等待;
航空器材:我國的超高強度鋼材研制水平與歐洲、俄羅斯相比基本相當,但材料創新基礎研究能力與美國還有較大差距;
銑刀: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但是我國鋼軌打磨裝備的國產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透射電鏡和掃描電鏡:由于缺乏人才以及關鍵技術,中國國內目前無一家透射電鏡的生產商,而掃描電鏡也只有一家生產商為北京中科科儀;掘進機主軸承:我國所設計的掘進機主軸承與國外產品材料、設計和工藝上均有差距,但已經取得一定進展;
超精密拋光工藝:頂級的拋光工藝僅有美日等少數國家掌握,在超精密拋光領域內我國已經取得一些跨越性的進展;高強度不銹鋼方面,我國在不銹鋼產業加大布局,雖然在高端產業上受制于歐美發達國家,但是我國已經成為了最大的不銹鋼產地。
我們堅定看好自主可控相關領域的發展,未來幾年相關的投資機會比較確定。本報告細數了國內25 個自主可控有待突破的領域,梳理相關領域市場空間、競爭格局、國內外對比以及國內相關公司,深度挖掘2020 年自主可控相關領域的投資機會。
風險提示:政策不及預期,全球經濟超預期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