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行業動態點評:金融行業標準加速制定 金融科技規范發展
事件
11 月20 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19 年工作會議上介紹,新型金融標準體系持續完善,金融企業標準建設成績顯著。
目前,我國已形成國家金融標準65 項、金融行業標準252 項。范一飛強調,要加快提升金融標準國際化水平,積極開展金融標準化研究,抓緊培養新時代金融標準化人才隊伍,推動金融標準在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點評
從頂層設計到行業標準,引導金融科技健康規范發展。今年8 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 年)》,這是央行層面出臺首份針對金融科技的頂層設計文件,指引行業未來三年的發展。2017 年以來,人民銀行先后制定發布移動金融支付客戶端技術規范、云計算應用規范、聲紋識別應用標準,充分發揮標準的規范引領作用,有效推動金融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滿足互聯網時代高并發、大流量、多頻次的金融交易需求。范一飛強調,目前金融標準建設迫切需要在重點領域補齊短板,順應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金融業應用的發展態勢,緊跟數字金融熱點和發展趨勢的同時注重數據安全,繼續增強金融標準對金融治理的支撐。
金融業對外開放加速,金融科技迎來發展新機遇。近期,關于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政策頻繁推出,金融開放進程加速。7 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宣布,將原定的2021 年取消證券、基金、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至2020 年。10 月,證監會正式宣布:2020 年1 月1 日,取消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2020 年4 月1 日,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2020 年12 月1 日,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11 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到,“2020 年取消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壽險公司外資持股比例不超過51%的限制。”我們認為金融業對外開放帶來更多市場參與者的同時,也會帶來新型業務模式和技術應用,從而催生更多金融科技需求,擴容金融科技市場規模。
投資建議:金融科技相關政策以及標準出臺將助推金融科技行業進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看好金融科技中長期發展前景,以下兩類金融科技公司值得關注:
(1)為金融機構提供科技解決方案的優質企業:恒生電子、潤和軟件、中科軟等;(2)采用創新方式進入金融領域的顛覆者:東方財富等。
風險提示:1)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對金融市場產生影響;2)監管政策面臨的不確定性;3)金融去杠桿力度影響金融創新;4)金融科技研發投入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