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關于進一步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通知》點評:政策加速落地 醫改持續深化
近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通知》,在總結三明市深化醫改經驗基礎上,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藥品耗材集采力度、嚴格績效考核和藥品耗材使用監管、及時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加大薪酬制度改革創新力度、推進醫保精細化管理、構建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七方面提出24 條深化醫改重點任務并規定明確時間表。
要點1:明確藥品耗材集采時間表,集采整體力度加大,使用監管進一步強化。《通知》對于市場關注度較高的藥品耗材集采進程給出明確時間表,藥品方面,2019 年12 月底前全面執行25 種集采藥品的采購和使用政策,2020 年擴大國家集采品種范圍,2020 年9 月底前綜合醫改試點省份要率先探索對未納入國家集采的藥品開展帶量、帶預算采購,國家集采+地方集采雙管齊下,更多品種將進入集采名單,藥品仍面臨較大降價壓力,尤其是多廠家生產品種;耗材方面,2020 年9 月底前綜合醫改試點省份要率先探索高值耗材按類別集采,政策趨向穩健,預計短期內不會在國家層面啟動耗材集采,而是以地方探索為主,此前已有安徽、江蘇兩省試水骨科植入物、人工晶體等臨床用量大、采購金額高、多廠家生產品種集采,成功擠出部分渠道水分,后續隨著耗材統一編碼的落地實施,耗材集采品種有望進一步擴大,整體來看,藥品耗材集采力度加碼,控費降價仍是未來一段時間主旋律。
使用監管方面將進一步強化,《通知》明確要加強醫療機構用藥目錄管理和規范,2019 年12 月底前各省要公布重點監控藥品目錄,2020 年12 月底前全面建立重點藥品監控機制,同時加大耗材使用治理力度,非治療性藥品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高值耗材使用將逐步趨于合理化。
要點2: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加大薪酬改革力度,騰籠換鳥進程加快。《通知》要求,2020-2022 年各地要每年進行調價評估,及時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加大動態調整力度,2020 年2 月底前,全面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隨著藥品耗材集中采購、取消加成等政策推進,藥品、耗材領域水分被逐步擠出,“滕籠”已初見成效,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具備大規模推進前提條件,“換鳥”進程加快,醫院收入結構調整速度加快。通過進行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改革薪酬制度,薪酬不與藥品、耗材、檢查等收入掛鉤,對“滕籠換鳥”過程中增加的醫院可支配收入落實“兩個允許”,進一步提高醫院進行收入結構調整的積極性,醫療服務收入占比將逐漸提高。
要點3:推進支付方式改革,醫保管理進入精細化時代。《通知》明確推進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醫保支付思路由此前的按項目付費向“打包付費”、“預付制”轉變,藥品、醫療器械等內化為醫院的運營成本,在保證質量、治療效果和供應的前提下,醫院將更傾向于采購低價品種,臨床療效確切、高性價比的治療性用藥占比將進一步升高,輔助性用藥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隨著支付方式改革,我國醫保控費手段趨于多元化,控費力度逐步加大,與藥品集采、高值耗材集采等僅針對某一領域的政策相比,支付端的變革將對藥品降價、高值耗材降價、分級診療等各個方面產生全面推動作用。醫保管理方面,在做實醫保基金市級統籌的基礎上探索省級統籌,改革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政策,管理集中化、精細化趨向明顯。
要點4: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持續推進分級診療。《通知》明確2020 年綜合醫改試點省份要開展緊密型醫療集團和縣域醫療共同體試點,同時對慢性病分級分類管理、鄉村醫生隊伍建設、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也提出相應要求,持續推進分級診療。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能夠實現體系內人、財、物、信息和技術等醫療資源的有效整合,以合理配置醫療資源,是解決分級診療過程中雙向轉診標準建立、病例信息共享等問題的有效手段。此外,探索對緊密型醫療聯合體等縱向合作服務模式實行醫保基金總額付費、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成本與收益成為聯合體必須考慮的問題,將進一步推動分級診療落到實處,充分發揮基層首診作用,避免醫療資源浪費。
投資建議:《通知》中重點任務涉及醫藥、醫療、醫保等多方面,通過明確具體時間表,預期各項政策將加速落地,醫改整體提速,醫藥行業整合升級速度也將加快,政策整體控費降價、鼓勵創新、加強監管的趨勢不變,建議關注政策受益下行業高景氣主線,如創新藥及產業鏈、醫療服務、原料藥、優質醫療器械等,重點推薦恒瑞醫藥(600276)、昭衍新藥(603127)、正海生物(300653)、金域醫學(603882)、美諾華(603538)、奧翔藥業(603229)、凱普生物(300639)等。
風險提示
政策落地速度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風險、降價幅度超出預期藥、品安全等突發事件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