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經濟與資本市場展望: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全球:有效市場到有為政府。貧富差距再度擴大。過去幾年,影響全球經濟走勢的兩個重要因素分別是特朗普當選以及英國脫歐,原因在于美國乃至全球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如此大的貧富差距上一次出現,還是在20 世紀30年代左右。富人有錢但消費傾向低,窮人很多但沒錢消費,最終導致總需求下滑、經濟出現危機。而目前美國大幅提升對中國的進口關稅稅率的做法,和1930 年代非常類似。但事實證明,貿易摩擦使得當時的衰退雪上加霜,解決不了問題。政府有為調節分配。美國最終走出困境靠的不是戰爭,而是強有力的政府宏觀調控。1932 年羅斯福上任總統后提出百日新政,加大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最終帶領美國從大蕭條中恢復。市場經濟把效率放在首位,如果任由市場充分競爭,長期下來必然導致貧富失衡,出現市場失靈。貨幣放水可以改善經濟增長,但解決不了貧富差距的擴大。逆全球化增加關稅,只會加大經濟衰退的風險。真正的出路在于政府有所作為,增加低收入階層的收入,熨平貧富差距,這樣經濟才能夠獲得可持續的增長。
中國:高速增長到高質增長。經濟自然減速,無需舉債強撐。3 季度中國GDP增速降至6%,但增速變慢其實是經濟水平提高后的自然現象。對比美日韓,若未來十年我們能保持5%左右的增速,其實更加優秀。94 年后韓國靠過度舉債強撐高增長,最終倒在了亞洲金融危機。08 年后我們靠舉債發展也出現了類似問題。過去兩年我們大力去杠桿,債務增速下降,但也使得信用緊縮,引發經濟下滑擔憂。短期經濟筑底,韌性不可低估。9 月以來經濟出現諸多觸底信號,包括發電量增速回升,PPI 環比上漲和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改善。
從三駕馬車看,3 季度汽車消費降幅明顯收窄,意味著消費仍有回升潛力;基建和制造業仍將托底投資,而地產銷售和土地購置增速轉正預示地產投資下滑風險下降;在全球經濟保持3%左右增速的背景下,中國出口增速進一步下降空間有限。因而中國經濟在當前5-6%左右位置具備企穩潛力。釋放三大紅利,實現高質增長。過去的40 年,中國經濟發展主要受益于人口紅利、城鎮化和全球化等三大動力,而未來將迎來工程師紅利、城市化以及深化改革開放等三大新動力的支撐。雖然人口紅利已經遠去,但人口素質提升和研發投入提升,將帶來工程師紅利。雖然我國城鎮化步入尾聲,但人口從農村和鄉鎮向城市集中,將帶來深度城市化的新紅利。同時,我們實施了LPR改革和大規模減稅降費,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而消費稅改革也將帶來從促生產到促消費的轉變。因此,在三大紅利的推動之下,本輪經濟有望靠改革而非刺激企穩,這將更具可持續性,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中期增長的底部區域。
配置:實物資產到金融資產。19 年股市領漲,復蘇而非滯脹。很多人把中國經濟當前的狀況定義為滯脹,但根據美林投資時鐘,在滯脹的環境下,股市和債市往往都會下跌。但今年以來是股市和商品領漲,這其實是在經濟復蘇期才會出現的現象。從中長期來看,弱增長加上溫和通脹,這其實更加類似于弱復蘇的狀態。過去十年:貨幣超發,股跌房漲。過去十多年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但股市不漲反跌,而房價大幅上漲。這并非因為企業不賺錢,而是源于股市估值的下跌,同時房市估值提升。而關鍵在于貨幣超發,07-18 年廣義貨幣年均增速15%,遠超同期12%的GDP 名義增速。大家把15%的貨幣增速默認為買房回報率,造成房子越來越貴,而股市乏人問津。未來十年:從地產泡沫到金融時代。展望未來十年,中國經濟最大的變化在于貨幣不再超發,這意味著房地產不會有超額收益,而A 股的低估值有望企穩。而隨著貨幣增速的退潮,中國經濟也將從靠債務和投資外生驅動,轉向靠消費服務和科技創新內生驅動,后三者也將成為資本市場上的主要投資機會。我們相信,在高質量發展的模式之下,只要我們不走貨幣超發的老路,以國人的勤奮努力和聰明才智,只要搞對了研發創新的方向,就必然會繼續創造出財富,而財富不會消失,如果不在房地產市場中體現,就必然會在資本市場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