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投資策略周報:市場情緒持續走弱 適時選擇逆流而上
上周市場各大指數具有較大幅度的跌幅,其中中小板創業板跌幅相對最小,分別下跌了1.77%和2.13%,上證綜指下跌2.46%,滬深300 下跌2.41%。成交方面全周成交1.94 萬億元,較上一交易周繼續縮量3151億元;北上資金方面,全周凈流入17.91 億元,其中深市凈流入28.80億元。行業方面,申萬28 個行業僅食品飲料和電子行業實現微幅上漲,家用電器、休閑服務、農林牧漁、采掘、商業貿易等行業跌幅居前,均超過4.0%。
政策方面,央行發布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一階段政策思路仍將延續逆周期調節基調,同時指出將繼續按照“因城施策”基本原則落實房地產長效管制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在10 月經濟數據顯示供需兩端紛紛走弱,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強調房住不炒,意味著基建仍是下一階段穩增長的主要抓手。此外,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周五表示,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將繼續按照12 個重點任務持續推進,堅持成熟一項推出一項,其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證監會系統的重大政治任務。且從近期注冊制從增量向存量推進、并購重組、再融資等政策的松綁來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持續推進將有助于提升市場的中長期預期。
策略方面,市場經過上周的調整又回落至震蕩區間的底部,周五尾盤明顯走弱,短線仍不排除有進一步調整的空間;題材方面,TWS、智能手表、股權轉讓等題材的炒作缺乏持續性,賺錢效應較差,投資者情緒較為低迷。中美經貿磋商方面,11 月16 日上午,中美雙方對話牽頭人通話,雙方圍繞第一階段協議的各自核心關切進行了建設性的討論,外部風險正進入到關鍵窗口階段,仍需警惕談判反復對市場造成的短暫影響。
對于震蕩中的A 股行情而言,不敢在恐慌中增大配置,往往也意味著在離場時錯過時機,因此在市場進入前期的底部區域適時增大配置,將有利于未來行情中獲取更大收益,建議關注中長期外資流入下高增長穩定性行業的投資機會以及商譽風險將進入到新一輪的釋放期下上年度高商譽減計板塊的彈坑效應。
風險提示: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資本市場改革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