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點評:兩難之際 著眼寬信用
報告摘要
11月16日央行公布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通覽全文,我們認為,央行對通脹形勢持結構性、一次性擾動的判斷,在政策執行上力求保持社融增速平穩并略高于名義GDP、并推動LPR利率穩步下行,而不會有大的寬松政策出臺。對比本季與上一級報告,主要有以下變化:
1、經濟形勢判斷: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警惕通脹預期發散。
2、明確任務: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在運用好貨幣政策工具當中,刪掉了“定向中期借貸便利”,保留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這可能是10月TMLF并未如期啟動的原因,該工具或有意淡出。
3、貨幣政策重點:以“寬信用”為重點,市場化降成本。貨幣政策的重點部分,可概括為三個層次。1)對寬信用更加重視。“加強”逆周期調節(上季為“適時適度進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上季為“市場利率水平合理穩定”),“緩解局部性社會信用收縮壓力”。此外,本季報告完全沒有出現“總閘門”和的表述。2)貨幣政策面臨掣肘,寬松受限。新增表述“貨幣政策保持定力,主動維護好我國在主要經濟體中少數實行常態貨幣政策國家的地位”“警惕通脹預期發散”“堅決不搞‘大水漫灌’”。 3)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發力的重點,主要包括中小銀行資本補充、LPR推廣、債券和票據市場、以及繼續調整信貸結構。
4、通脹形勢理解:2020下半年CPI與PPI差距有望收斂。專欄四“全面看待CPI與PPI走勢”,主要論述經濟“不存在持續通脹或通縮的基礎”,PPI同比降幅擴大主要是基數效應,6月以來PPI環比持續回升;CPI同比走高,結構性特征明顯,要警惕通貨膨脹預期發散。“預計進入2020年下半年后,翹尾因素對PPI的影響將小于2019年且更加穩定,CPI受食品價格上漲的沖擊將逐步消退,兩者間的差距有望趨于收窄”。下一階段央行的主要任務之一是“穩定經濟主體的通脹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