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業行業股票2022業績分析:加快健全垃圾收運和回收利用體系
日期:2022-11-29 14:40:09 來源:互聯網
公用事業行業跟蹤報告:保障存量產能的利用率 推進資源循環體系建設。加強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多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2025 年全國縣級地區基本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體系,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具備條件的縣級地區基本實現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全覆蓋。2030 年小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技術、商業模式進一步成熟,除少數特殊區域,全國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基本滿足處理需求。
明確六方面重點任務:一是強化設施規劃布局;二是加快健全收運和回收利用體系。三是分類施策加快提升焚燒處理設施能力;四是積極開展小型焚燒試點;五是加強設施建設運行監管;六是探索提升設施可持續運營能力。
加快健全收運和回收利用體系:科學配置分類投放設施,避免“先分后混”;因地制宜健全收運體系,到2025 年底,東部地區實現縣級地區收運體系全覆蓋,中部地區基本實現縣級地區收運體系全覆蓋,西部和東北地區有條件的縣級地區實現收運體系全覆蓋;健全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統籌規劃建設可回收物集散場地和再生資源回收分揀中心,推動建設一批技術水平高、示范性強的資源化利用項目。我們認為,建設回收利用體系,是再生資源循環體系的補短板,建議關注:大地海洋。
分類施策加快提升焚燒處理設施能力。1)現有焚燒處理設施年負荷率低于70%的縣級地區,原則上不新建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2)東部地區,要加快發展以焚燒為主的垃圾處理方式,適度超前建設;3)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可通過與鄰近縣級地區以跨區域共建共享方式建設焚燒處理設施;4)西藏、青海、新疆、內蒙古、甘肅等焚燒處理經濟性不足的縣級地區,且暫不具備與鄰近地區共建焚燒設施條件的,可繼續使用現有無害化填埋場。根據2021 城鄉建設統計年鑒,2021 年末縣城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比51%,平均產能利用率49%,僅湖北、江西、四川、山西等7 省區超70%。我們認為,年負荷率不低于70%的限制和共建共享,或有利于控制縣城產能過剩的速度,保障存量產能的利用率水平。
探索提升設施可持續運營能力。1)科學開展固廢綜合協同處置,鼓勵開展轄區內生活垃圾與農林廢棄物、污泥等固體廢物協同處置,實現處理能力共用共享,提升項目經濟性;2)探索余熱多元化利用,加強垃圾焚燒項目與已布局的工業園區供熱、市政供暖、農業用熱等銜接聯動,豐富余熱利用途徑,降低設施運營成本,有條件的地區要優先利用生活垃圾和農林廢棄物替代化石能源供熱供暖。我們認為,供熱改造可有效改善項目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狀況,建議關注:
長青集團。
完善政策支撐。1)對生活垃圾小型焚燒試點予以支持,2)符合條件的地區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3)地方各級財政加大對縣級地區生活垃圾處理的資金支持力度;4)新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優先納入綠電交易;5)指導各地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費制度,依法開征生活垃圾處理費,鼓勵結合垃圾分類探索推進差別化收費政策。我們認為,考慮到地方財政困難,專項債支持、優先綠電交易、垃圾收費探索均有利于解決資金來源問題。
投資建議。我們認為,《指導意見》并未追求單一的規模化增長,而是統籌回收體系、分類施策、提升運營、完善政策支持,有利于保障存量產能的利用率,推進資源循環體系建設,逐步減弱對國家電價補貼的依賴,目前垃圾焚燒行業估值處于低位,建議關注:瀚藍環境/旺能環境/偉明環保(垃圾焚燒)、大地海洋(資源循環)、長青集團(生物質供熱)、華光環能(垃圾焚燒鍋爐)。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