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礦開采行業股票2022業績分析:過去100 年時間里從2%逐漸下滑到0.43%
日期:2022-10-27 16:49:10 來源:互聯網
銅礦成本上升,銅價刺激不足,銅礦漸入短缺
地殼中銅元素含量約0.01%,銅礦勘探平均品位0.5%左右,銅礦開采品位過去100 年時間里從2%逐漸下滑到0.43%,從大自然中提取原礦富集成銅精礦的成本越來越高。同時,智利、秘魯等主要礦產國的天氣條件、社區沖突有所惡化,銅礦開采干擾率及不確定性因素上升,也使得銅礦獲得成本增加。
2015-2020 年銅價重心圍繞6000 美元波動,對銅礦企業做主動性資本性開支的刺激有限,年度資本性開支在480-630 億美元水平,銅礦產能增長滯后資本性開支約5 年,2018-2019 年投資達峰對應銅礦增量在2023 年達到峰值82.6 萬噸,增速3.7%。2024-2026年銅礦增量面臨腰斬,分別為48 萬噸、24 萬噸、32 萬噸,對應增速2.1%、1.0%、1.4%。這無法滿足在化石能源向電能升級潮流中扮演重要角色,消費中樞上移至2.5%之上的全球銅需求增長,銅礦資源的稀缺性日益明顯。
冶煉利用率提升,瓶頸有望打開,精煉銅增速2023 年見頂全球粗煉和精煉有效產能均在2022 年達到頂峰,盡管2023-2026年分別有518 萬噸和385 萬噸的粗煉及精煉產能在建擬投產,但基本夠填補老產能的退出,以產能利用率提升來滿足精煉銅產量提升需求。2022 年粗煉環節受新投產能推遲,在產產能干擾率提升,粗煉存一定瓶頸,不能完全將61 萬噸銅礦增量完全轉為粗銅增量,精煉銅增量也不及預期。2023 年冶煉端瓶頸有望打開,銅礦增量能往下傳導,預計精煉銅產量達2555 萬噸,增速3.3%,增速為未來5 年最高,與銅礦增速達峰一致。
新舊消費動能轉換,消費中樞有望上移,供需格局持續向好全球銅消費分散在建筑(28%)、電力電網(28%)、消費品(21%)、交通(12%)、機械(11%)等領域,與海外相比,我國用銅結構集中在電力電網(49%)、空調制冷(16)、建筑(8%),有較大的優化空間。
現有的新能源相關的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等用銅新領域正在高速發展,新消費擴展有望弱化電力電網、地產在消費中的占比。
到2026 年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領域用銅量分別達126 萬噸、106 萬噸、198 萬噸,三者構成的新能源在精煉銅消費的占比從2021 年的8%提升至2025 年的15%。同時,將全球的精煉銅消費中樞推至2.5%之上,全球精煉銅供需格局在2023 年之后持續向好,2025-2026 年缺口在22 萬噸、52 萬噸。
投資建議:鑒于2023 年銅礦釋放較多,粗煉主要通過產能利用率提升來滿足需求,銅礦相對粗煉偏松,銅礦長單加工費用將較2022 年提升,這利于銅冶煉廠利潤的同比提升,建議重點關注銅冶煉產能大的銅陵有色及云南銅業。與此同時,2023 年是布局銅礦資源股最重要的年份。銅價在上漲過程中,銅板塊及相關龍頭標的顯著跑贏滬深300 等大盤指數,2023 年后精煉銅供需格局持續向好,銅價重心逐步抬升,2023 年逢精煉銅供需寬松疊加貨幣收緊、經濟衰退環境壓低銅價,建議重點布局紫金礦業、洛陽鉬業等標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