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行業股票2022業績分析:航空營收增量為17%
日期:2022-10-05 09:17:18 來源:互聯網
2022 年9 月29 日,中國民航局在北京首都機場舉行儀式,正式向中國商飛頒發 C919 飛機型號合格證。這標志著我國首款完全按照國際先進適航標準研制的噴氣干線客機通過中國民航局適航審定,符合《中國民用航空規章》第 25 部《運輸類飛機適航標準》要求,具備可接受安全水平,可以參與民用航空運輸活動。按照目前的計劃,2022 年底前首架機將東方航空, 2023 年第一季度新機有望首次投入運營。從市場意向需求來看,據中國商飛官網,C919 已獲得國內外28 家客戶,累計815 架飛機的訂單,市場前景向好。
未來20 年,我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單一航空市場。根據《中國商飛市場預測年報(2021-2040 年)》,預計未來二十年,中國航空市場將接收50 座級以上客機9084 架(新機與替換需求合計),價值約1.39萬億美元。其中50 座級以上渦扇支線客機953 架,價值約為480 億美元;與C919 對應的120 座級以上單通道噴氣客機6,295 架,價值約為7370 億美元;250 座級以上雙通道噴氣客機1,836 架,價值約為6010億美元。到2040 年,中國的機隊規模將達到9957 架,占全球客機機隊比例22%,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航空市場。
航空產業鏈將顯著受益于中國商飛的市場突破和國產化率提升。目前,商用飛機市場呈現波音和空客雙寡頭格局,市場競爭并不充分,全球市場尤其是國內市場需要諸如中國商飛之類的企業來打破這一局面,但同樣也會受到較大的阻力。當前C919 國產化率約為60%,40%的外部配套率也基本符合國際慣例,但是外部局勢和地緣政治日趨復雜。國內大飛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自主技術和產品來支撐,以便在未來國外配套受限的情況下,更加游刃有余。因此,我們認為面對既得利益大國或企業的阻力,國產大飛機夾縫中求生存,自主可控要求迫在眉睫。未來隨著大飛機逐步投入商業運營以及國產化率的提升,產業鏈涉及相關企業將顯著受益。
大飛機商業化運營在即,萬億藍海市場待掘金。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測算,民航飛機成本構成主要由機體、發動機、機電系統、航電系統和其它等部分構成,各部分價值占比約為36%、22%、13%、17%和12%。假設未來C919 在國內窄體客機市場占有率達到1/3,即每年銷量約100 架,單價0.6 億美元,年銷售額為60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0 億元(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6.5),機體、發動機、機電系統、航電系統和其它等部分價值占比為36%、22%、13%、17%和12%,各系統價值量約合人民幣140、86、51、66 和47 億元。
從航空產業總量上來看,四家航空主機廠2021 年航空產品營收總額為948 億元,按照此數據進行靜態比較,C919 銷量達到每年100架時,將為我國航空產業帶來約15%的增量。
機體方面,雖然現有四家航空主機廠是軍機總承單位,但在C919產業鏈中屬于供貨商,承制機體部分,在航空營收方面的增量約為17%。
發動機方面,目前是中國商發為C919 研制國產CJ-1000 發動機,中國航發集團持有中國商發40%股權,CJ-1000 航空發動機實現國產后,其年銷售額有望達到航發動力2021 年航空產品營收的27%,對于國內航發產業鏈具有顯著帶動作用。
在機載系統方面,未來C919 機電系統和航電系統價值量約為中航機電、中航電子2021 年航空產品營收的46%和77%,對航空機載設備行業帶動作用明顯。
投資建議: C919 獲得型號合格證,隨著大飛機商業化進程加速以及國產化率的突破,萬億藍海市場待掘金,我們看好航空產業鏈相關標的。
機體方面推薦中航西飛(000768.SZ)和中航沈飛(600760.SH),發動機領域推薦航發動力(600893.SH)、隆達股份(688231.SH)和西部超導(688122.SH),機載系統領域推薦中航機電(002013.SZ)、中航電子(600372.SH)和中航光電(002179.SZ),其他涉及大飛機配套領域,推薦全信股份(300447.SZ)、中航高科(600862.SH)和中復神鷹(688295.SH)等。
風險提示:C919 商業化和國產化提升進度不及預期的風險。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