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特鋼新材料龍頭股有哪些,特鋼新材料板塊概念股一覽表
日期:2022-08-29 14:24:36 來源:互聯網
鋼鐵行業一周點評
7 月份鋼鐵行業虧損嚴重。
統計局數據顯示,1-7 月份黑色金屬龍頭股壓延加工業(鋼鐵行業)利潤總額為569 億元,同比下降80.8%,其中7 月當月虧損達257億元,為有數據以來歷史最大單月虧損額,按照7 月份粗鋼產量8184 萬噸推算,全國平均噸鋼虧損達315.6 元。日前,中鋼協公布的數據亦反映7 月份已出現全行業虧損,納入統計的90 家重點鋼企,虧損總額為132 億元。從歸因看,一方面“受房地產市場下行,鋼鐵行業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原燃料價格高企,壓縮了鋼鐵利潤空間,尤其是煤焦價格高位運行對鋼企利潤侵蝕嚴重。我們估算,今年上半年煉焦煤概念股利潤已經占到全產業鏈的50%以上,鐵礦石約占37%,而鋼鐵行業利潤僅占1 成左右,利潤向上游原料集聚,當前產業鏈利潤分配嚴重不均衡,長此以往將危及行業概念股的平穩發展。雖然目前鋼企資產負責率整體不高,全行業均值為61%,但長期低利潤,甚至虧損運營,勢必會造成企業現金流枯竭,在流動性極度緊張下,企業的設備維護更新、人員薪酬支付、技術研發創新等日常運轉將難以為繼,而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及ESG 發展更是無從談起。鋼鐵是一個吸納就業人數較多的行業,據統計局數據,今年上半年,黑色金屬壓延加工業(鋼鐵行業)平均用工人數累計值為198.9 萬人,約占工業企業平均用工人數的2.7%,如果按照關聯行業從業人數2.5 系數計算則波及面更廣。因此,我們預計隨著行業龍頭股形勢的惡化,后期政策對行業的關注熱度將上升,有關調控措施可能在醞釀。正如中鋼協會長何文波所闡述,“我們也相信,在應對市場沖擊的過程中,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也將會對鋼鐵面臨的資源保障、政策導向等重要問題給予高度重視,為鋼鐵行業克服困難、渡過難關,迎接新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旺季臨近,鋼鐵供需雙增構建新均衡。
本周鋼材去庫放緩,總庫存環比下降21 萬噸,降幅較上周收窄31 萬噸,周度表需下降28 萬噸。需求走弱主要系南方極端高溫導致戶外工程施工時間縮短,以及川渝工業企業停電造成,此外,長江流域水位急劇下降,內河運輸受阻亦限制了部分需求釋放。
隨著連續9 周去庫,鋼材庫存降至數年來低位后,不少工程的鋼材配送商表示,近期螺紋規格斷檔現象較為普遍,反映前期鋼廠深化減產對供給沖擊明顯。往后看,市場即將向“金九銀十”的旺季切換,一方面需求季節性回升是較為確定事件;另一方面,隨著鋼廠邊際利潤轉正,高爐復產逐漸增多,本周鋼聯監測的247家鋼企鐵水日產為229.4 萬噸,較7 月下旬最低值回升了15.8 萬噸。預計9 月份仍有20 座高爐復產,或增加鐵水產量6 萬噸,不過唐山粗鋼壓減政策落地將對沖部分鐵水增量。整體看,后期市場將表現為供需雙強的格局,市場博弈點在于需求釋放的強度能否消化復產增量。我們認為限產政策逐步明晰,后期供給回升的空間可能有限。而需求側,本周國常會部署安排穩增長的“19 項接續政策”,其中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面,一是“在3000 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項目的基礎上,再增加3000 億元以上額度”,該工具主要的投資方向為交通水利、能源網絡、地下管廊、農田設施等與鋼鐵需求聯系緊密的基建領域;二是“依法用好5000 多億元專項債地方結存限額”;三是“核準開工一批條件成熟的基礎設施等項目”。我們認為隨著接續政策和前期刺激政策的共振發力,國內經濟復蘇勢頭將得到鞏固,鋼鐵板塊利潤有望得到修復。
普鋼投資建議:
產業集中度提升疊加供給受限使得鋼鐵行業由強周期向弱周期轉變,行業盈利中樞上移以及分紅比例逐步提高,長期來看鋼鐵行業需求端的主驅動將轉為制造業。建議關注:馬鋼股份、方大特鋼、新鋼股份、太鋼不銹、南鋼股份、寶鋼股份、本鋼板材、柳鋼股份、鞍鋼股份、華菱鋼鐵、甬金股份等,另外總書記批示:“十四五”期間,必須把管道改造和建設作為重要的一項基礎設施工程來抓,相關標的未來或受益,建議關注:新興鑄管龍頭股、金洲管道、友發集團等。
特鋼新材料投資建議:
特鋼不同于普鋼,屬政策大力支持行業,我國中高端特鋼新材料龍頭股內有“進口替代”概念股,外有“全球份額提升”,目前我國中高端特鋼概念股比例約4%左右,與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相差仍較大,我國中高端制造業快速發展,中高端特鋼需求有望迎來較快增長,中高端特鋼企業估值有望進一步提高,從日本、香港、美國的特鋼公司估值來看,多處于15-25 倍的較高水平,日本、歐美等特鋼快速發展階段已經過去,而我國中高端特鋼還處于成長期,應當享有一定的估值溢價。建議關注:中信特鋼概念股、久立特材、天工國際、永興材料、撫順特鋼、鋼研高納、廣大特材等。
風險分析:鋼材需求不及預期,原材料概念股價格大幅上漲。
數據推薦
最新投資評級目標漲幅排名上調投資評級 下調投資概念股評級機構關注度行業關注度股票綜合評級首次評級股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