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利率行業概念股有哪些啊?2022最新國債利率龍頭股名單
日期:2022-08-14 16:55:09 來源:互聯網
本周觀點:6000 億MLF 到期續作方式影響大嗎?
7 月份以來DR 持續超低位運行,回購杠桿快速攀升,長債利率持續走低,十年期國債概念股利率再度交易至2.7%附近。近幾日市場情緒面不穩,有傳言國有大行被指導控制隔夜融出,7 月金融數據低于市場預期,房地產紓困政策臨近落地。針對8 月16 日MLF 到期6000 億,市場普遍預期可能采取縮量續作,并擔憂資金面會出現收緊。對此我們的看法如下:
一、2020 年以來MLF 凈回籠并不必然帶來資金利率上行復盤2020 年至今MLF 投放龍頭股名與DR001 走勢的關系不難看出,兩者相關性并不強,在過去三輪MLF 集中凈回籠時點,并不必然帶來資金利率上行。具體而言:
1、2020 年Q2 資金利率觸底反彈,與企業復工復產加速、宏觀經濟和信貸景氣度走出疫情密切相關,MLF 大幅凈回籠,是央行對其他渠道基礎貨幣投放的對沖策略。2020 年Q2,央行凈回籠MLF 累計7400 億,期間DR001 由0.7%一度上行至2.1%。但金融機構超儲規模僅下降約2000 億,其中:對存款類金融機構債權下降1400 億(支農支小等四類再貸款凈投放約3100 億),降準釋放資金約1800億,M0 回流5300 億,政府存款增長7500 億,即使MLF 深度凈回籠,并沒有帶來金融機構超儲規模大幅萎縮,資金利率上行的核心驅動因素,是經濟和信貸景氣度復蘇、對于空轉套利的修正,結構性流動性短缺框架逐步恢復。
2、2021 年7-8 月份,央行“意外”降準的同時,連續回籠MLF,資金利率基本穩定。期間,央行凈回籠MLF 合計4000 億,但考慮到7 月份“意外”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約1 萬億,因此,2021 年7-8 月份MLF 凈回籠,同樣有對沖其他渠道基礎貨幣投放的考慮,而DR001 均值基本維持在2%上下,并未受到MLF 凈回籠的擾動。
3、2021 年12 月MLF 大幅凈回籠下,資金利率“不升反降”。2021 年12 月在續作4000 億MLF 的同時,退出了2020 年12 月因永煤、紫光信用違約而加量的9500 億“扭轉操作”,凈回籠4500 億。但其他渠道上,央行再度降準0.5 個百分點,加之年末是財政支出大月,當月超儲規模增長超過1 萬億。因此,12 月MLF 大幅凈回籠同樣具有隨行就市效應,期間DR001 反而出現了下行。
總結2020 年以來三輪MLF 集中凈回籠下的資金利率表現不難看出,MLF凈回籠往往是央行對沖其他渠道基礎貨幣投放,期間金融機構超儲規模并未出現大幅縮量,也并不必然帶來資金利率上行。資金利率走勢的核心驅動因素,在于經濟增長和信貸景氣度的復蘇節奏,并由此帶動結構性流動性短缺框架的恢復。
二、MLF 工具已較為“雞肋”,本次6000 億MLF 預計縮量MLF 工具創設之初,是為了給中期利率設定基準錨,但目前已較為“雞肋”,表現為兩個方面:
1、政策利率遠高于市場利率。1Y-MLF 利率為2.85%,而同期限國股同業存單利率僅為2%,利差高達85bp。在銀行體系資金淤積情況較為嚴重,信貸資產荒壓力較大情況下,若央行不予窗口指導,司庫有較強動力退出這部分高成本負債。
2、對流動性指標改善效果不佳。MLF 對于NSFR 的改善原理,與NCD 不同,其原理為:分子端增加1Y-MLF,改善可用穩定資金50%,分母端質押的利率債變成“存在變現障礙的利率債”,所需穩定資金系數由5%提升至50%。因此,申請1Y-MLF 并不能較好的改善流動性指標。隨著存款定期化,現階段NSFR 指標無憂。
對于本次6000 億MLF 到期:
1)8 月份以來信貸龍頭股名需求延續疲軟態勢,票據利率低位運行,資金運用壓力較大,司庫對于同業存單發行需求同樣不高,面對性價比更低的MLF,縮量續作也屬正常。
2)過去三輪MLF 縮量續作都伴隨著央行同步降準,基本維持在4000-7000 億,盡管規模較大,但不會過度影響超儲水平。目前地產行情低迷、疫情 反復出現,需要適度拉長貨幣寬松周期,流動性寬松退出掣肘仍在。這意味著本次6000 億MLF 可能小幅縮量。
3)若MLF 小幅縮量續作,應是司庫主動選擇行為,屬于隨行就市操作,預計不會導致金融機構超儲規模的明顯縮量,對貨幣市場利率擾動不大。
三、市場啟示
第一,目前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依然低迷,1M 期票據轉貼利率維持在0.5%左右低位震蕩,8 月份以來信貸景氣度并未出現改善跡象。若沒有央行更有力的“政策驅動”,料8 月份信貸“故事”可能與7 月份較為類似,即總量較弱、前低后高、機構分化、結構不佳。
第二,資金利率超低位運行,有其必然性,是資產負債龍頭股名兩端共振所致,信貸需求低迷、財政撥付加快、實際支出偏慢,資金淤積明顯,社融與M2 增速差倒掛已持續4 個月時間,且有進一步擴大之勢。針對近期市場對于8 月回購市場降杠桿的情緒,從DR001 表現看,依然維持在1%附近,并未受到波及。
第三,在1Y-NCD 利率階段性觸及1.85%低位之后,與銀行存款成本率較為接近,(截至2022 年Q1 上市銀行存款成本率約1.9%,綜合負債成本率約1.7%),NCD 具備一定性價比,司庫在低點未雨綢繆適度吸收了部分資金,近期1Y-NCD 利率已小幅反彈至2%左右。但全市場NCD 凈融資規模依然為負,8 月份大概率延續負增長,顯示出資金運用渠道依然承壓,這意味著后續NCD 利率上行空間相對有限。
第四,真正扭轉資金利率走勢的核心驅動因素,是實質性寬信用的形成,而不是窗口指導隔夜融出或MLF 小幅縮量。而寬信用的關鍵環節在于地產鏈穩定,二季度開發貸新增-700 億,按揭貸款新增200 億,同比少增超過9000億,7 月按揭料負增長,反映出地產融資依然較弱。恢復地產鏈融資需求,需要多措并舉,在供需兩端同時發力,通過一攬子政策扭轉房地產市場悲觀預期和下行壓力。
供給端關鍵在于,進行充足的流動性注入,助力按期保交樓,切斷風險從B 端向C 端的傳導鏈條,修復市場受損信心,在撬動地產融資的同時,帶動上下游相關行業需求回暖。但該機制的設定需能實現資金的有進有退,不改變原有風險分擔順序,以防范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近期市場熱議的“保交房”紓困基金,通過為保交樓平臺注入“資本金+杠桿配資”模式,預計可形成萬億量級資金,配資部分將驅動地產鏈融資改善。
需求端關鍵在于,通過相應刺激性舉措,促進房地產龍頭股名銷售回款,為房企化解存量風險、遏制新增風險。后續需求端的刺激政策具有連續性,包括但不限于:高線城市“四限”放松、“認房又認貸”政策靈活調整支持剛需和改善性需求、非對稱下調5Y-LPR 引導按揭貸款利率下行等。
目前,涉房類融資龍頭股名需求比較低迷,受7 月份以來“停貸風波”影響,居民觀望情緒較為濃厚,購房意愿不足,縮表跡象明顯。這意味著,短期內涉房類融資需求可能難有明顯恢復,“寬信用”實質性形成尚在“途中”,流動性會維持比較充裕的狀態一段時間。
數據推薦
最新投資評級目標漲幅排名上調投資評級 下調投資龍頭股名評級機構關注度行業關注度股票綜合評級首次評級股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