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材料概念股有哪些?吸附材料概念股建龍微納龍頭,2022年出貨量有望持續恢復
日期:2022-08-06 19:01:18 來源:互聯網
投資要點:
公司公告:公司發布2022 年中報,2022 年上半年公司概念股實現收入4.04 億元(YoY+30.2%),實現歸母凈利潤8166萬元(YoY-19.8%),扣非歸母凈利潤約7232 萬元(YoY-43.8%);其中22Q2 實現收入2.07 億元(YoY+12.1%,QoQ+5.4%),實現歸母凈利潤3780 萬元(YoY-45.2%,QoQ-13.8%),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3207 萬元(YoY-43.8%,QoQ-20.3%),業績基本符合預期。Q2 利潤環比下行,主要由于鋰鹽等原材料概念股價格環比再度上行,疊加受國內疫情影響下游客戶開工及需求不及預期,產品價格較難傳導,使得盈利能力有所下滑。
上半年公司新增產能按需放量,收入同比穩步提升,原材料及能源成本上漲影響上半年盈利能力。2022 年上半年公司順利完成吸附材料產業園(三期)所有生產線的建設及調試工作,新增分子篩原粉產能2000 噸,此外1.2 萬噸泰國成型分子篩新增產能持續爬坡,同比貢獻增量。但整體上半年由于春節假期以及疫情影響,對于公司的采購及運輸造成一定壓力,產品訂單交付有所滯后,因此收入較去年下半年還未完全恢復。成本方面,由于上半年原材料呈現不同程度漲幅,影響公司整體毛利率,據百川數據顯示,2022H1 碳酸鋰均價超45 萬元/噸,同比大幅上行,燒堿、氫氧化鋁均價分別同比上漲130%、26%,但公司產品價格受制于下游需求影響,成本傳導有所受限,因此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15pct 至32.6%。費用方面,銷售費用率同比下滑1.25pct,主要由于公司產品成熟推廣,廣告宣傳費用同比下滑,管理費用率、研發費用率分別同比下滑0.54pct、0.94pct,財務費用率由于二季度約形成350 萬左右匯兌收益,使得同比下滑0.77pct,整體帶動凈利潤率同比下行12.6pc t 至20.2%。
Q2 收入略有恢復,成本受原材料概念股等影響,毛利率有所下行。Q2 國內疫情仍對公司采購及運輸造成影響,估計6 月公司產品銷售運輸環比4、5 月有所恢復,疊加二季度海運壓力下行,公司泰國工廠產品出口概念股逐漸順暢,使得Q2 收入環比略有恢復。成本方面,Q2 原材料壓力再度提升,能源以及原材料采購價格均處于高位,碳酸鋰、燒堿均價分別環比上行13%、18%,氫氧化鋁均價環比略下滑1.5%,且國內疫情仍使得客戶的開工率有所受損,因此價格較難傳導。導致Q2 毛利率環比下行6pc t 至29.6%。費用端,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研發費用率、財務費用率整體略微上行0.23pct,整體使得Q2 凈利潤率環比下行4.06pct 至18.22%。6 月公司接單情況較好,預計下半年出貨量有望持續恢復。
存貨明顯上行,截至上半年底,公司存貨約2.33 億元,較一季度末增長19%,估計主要由于疫情影響物流運輸,形成庫存商品。在建工程穩步提升,貢獻未來業績增長,目前吸附材料產業園建設項目(1.2 萬噸原粉)以及泰國1.2 萬噸成型分子篩項目已經完工,吸附材料產業園改擴建一期項目工程概念股進度約25%,二期項目也開始籌備建設,截止上半年底,公司在建工程約1.66 億元,相較一季度末提升9%。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由于原材料價格持續提升,對應購買商品支出明顯增長,使得22Q2 經營性現金流凈額下滑至-1016 萬元。
催化分子篩加緊布局,預計年底前有望建成投產;吸附材料產業園改擴建二期項目以及泰國子公司建設二期項目持續貢獻未來中長期增量。截至上半年末,公司擁有成型分子篩產能4.2 萬噸,分子篩原粉產能4.3 萬噸, 分子篩活化粉產能3000 噸、活性氧化鋁產能5000 噸。催化分子篩加緊布局,其中包含環保領域,建設汽車尾氣催化用分子篩500 噸、煙道脫硫脫硝分子篩1000 噸;能源化工催化領域,建設多種化工催化分子篩共計7100 噸。其中汽車尾氣脫硝500 噸產能有望今年年底建成,先行投放,剩余產能有望于23 年年中逐步完成建設。此外,公司于5 月份發布可轉債募集預案,幫助公司在環保、能源化工和吸附分離領域再度實現產能擴張,包括吸附材料產業園改擴建項目(二期),新增4000 噸高硅分子篩原粉產線(用于尾氣脫硝、VOCs 處理等環保領域)、新增1 萬噸成型分子篩生產線(用于芳烴分離、特殊氣/液分離與凈化等能源化工領域)、新增1.2 萬噸分子篩原粉生產線(自用);泰國子公司建設項目(二期),再度增加1.2 萬噸成型分子篩。此次可轉債項目幫助公司儲備延伸至不同應用領域的產品類型,將給予公司未來長期發展支撐。
盈利預測與估值:由于鋰等原材料概念股價格迅速高企,且短期較難下跌,因此我們下調盈利預測,預計2022-2024 年公司歸母凈利潤約2.01、3.43、4.18 億元(原預測3.57、4.77、5.18 億元),對應PE 約28、16、13 倍,參考分子概念股篩類可比公司中觸媒23 年PE 約18 倍(Wind 一致預期),因此維持“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原材料價格維持高位影響業績;產能概念股消化不及預期;催化領域拓展不及預期
數據推薦
最新投資評級目標漲幅排名上調投資評級 下調投資評級機構概念股關注度行業關注度股票綜合評級首次評級股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