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新能源用功率半導體龍頭股有哪些,全球新能源用功率半導體板塊概念股一覽表
日期:2022-08-04 14:36:49 來源:互聯網
科技碳中和:從減排責任方到技術推動者
我們認為以碳中和為終極目標的能源革命是平衡經濟發展概念股和人類在地球能夠長期生存下去的重要發展方向。根據BCG 和彭博數據,包括互聯網,半導體,軟硬件,電信運營商在內的科技行業,2015 年耗電量占全球11%,總市值在美股市場概念股超過30%,既是碳減排行動的主要責任方,也是擁有多種核心技術,能夠加速碳中和發展的推動者。本篇報告通過分析蘋果、華為、特斯拉等科技巨頭的碳中和戰略,探討碳中和過程中科技企業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問題#1:科技企業碳足跡有多大?
科技企業碳足跡包括自身場所運營(范圍1)和能源使用(范圍2)碳排放,及其產業鏈碳排放(范圍3)。2015 年科技行業概念股用電能耗約占全球總量11%,隨著數字經濟發展,若不節能減排,據Nature 與BCG 測算到2030 年占比將增長至超過20%,科技碳中和任務艱巨。蘋果已實現范圍1&2 碳中和,2021 年產業鏈碳足跡尚存23.2 億噸,對應iPhone 平均碳足跡77kg/部。特斯拉范圍3 僅電動車充電導致的產品使用碳足跡高達195.4萬噸,平均一輛電動車生命周期碳足跡30 噸。電信運營概念股商碳中和壓力主要來自IDC 等高能耗業務,據BCG 預測,2030 年全球IDC 電力使用量占比將從15 年2.5%提升至8%。
問題#2:蘋果2030 碳中和對電子產業鏈的影響?
低廉的價格、穩定的質量、全球大規模交付能力是電子制造業企業過去主要核心競爭力,而在碳中和背景下,零碳制造能力預計成為電子產業鏈新標準。在蘋果計劃于2030 年實現全產業碳中和、歐盟于2022 年計劃導入碳邊境稅等因素的推動下,我們看到全球電子制造業正在通過電氣化與數字化等途徑加快碳中和轉型。在此過程中,短期綠色轉型的硬性要求拔高了行業門檻,或將導致市場份額向零碳制造能力領先的企業集中;中期看,低碳轉型有利于廠商降本增效以及擴大低碳產品營收,帶動行業良性發展;長期看,綠色產品需求提升有望引發低碳材料革命等深遠變革。
問題#3:東數西算及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如何助力運營商碳中和?
運營商的碳排放主要來源為基站與數據中心,據國家能源局,2020 年IDC耗能占我國電力能耗的2.7%,在算力網絡建設的推動下,預計到2025 年占比將上升至4.05%。運營商脫碳的主要路徑包括:(1)東數西算實現能源供應互補,進行統一能耗指標調配(2)利用長期電力購買協議與自主發電實現可再生能源替換(3)智能化基站建設疊加能耗監控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從投資角度,我們認為能源結構轉型需求將帶動儲能/能源互聯網/海上風電產業鏈上下游需求高增,建議關注儲能產業鏈中的熱管理賽道、電網數字化賽道以及處于海風產業鏈中游重要環節的海纜賽道。
問題#4:新能源龍頭股相關電子產業鏈投資機會有多大?
中國碳中和主題投資中,一次能源脫碳(碳排放占53%,碳中和主要通過光伏/風電等實現)和出行行業脫碳(碳排放占9%,碳中和主要通過電動車實現)是兩大重點領域。對于電子行業,清潔能源與汽車電動化智能化預計帶動上游電子元器件快速擴容。我們測算:1)全球新能源用功率半導體概念股(包括新能源車/光伏/風電/儲能)市場規模有望從21 年的292 億元增長至25 年的1036 億元(CAGR:37%);2)全球新能源用薄膜電容市場規模有望從21 年的34 億元增長至25 年的108 億元(CAGR:33%);3)全球新能源用鋁電解電容市場空間有望從21 年19 億元增長至52 億元(CAGR:29%)。
風險提示:政策及監管變化風險,技術商業化進度不及預期風險。
數據推薦
最新投資評級目標漲幅排名上調投資評級 下調投資評級機構關注度行業關注度股票綜合評級首次評級股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