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投連險龍頭股有哪些,投連險板塊概念股一覽表
日期:2022-07-12 18:34:06 來源:互聯網
中國壽險龍頭股公司歷史改革方向存在高度一致性:①聚焦個險龍頭股渠道,通過組織架構改革、基本法調整等方式提升代理人隊伍質態。②聚焦期繳業務,大力發展高價值率的期繳保障型產品,壓縮躉交業務。
1)中國平安(2004):向個險業務轉型奠定長期發展基礎:①人力隊伍持續清虛,代理人規模由2001 年的26.8 萬人降至2004 年的20 萬人左右。②壓縮銀保躉交業務,2005 年銀保保費規模已不足2003 年的一半。③制定了從投連險龍頭股轉向保障型產品的策略,2007 年投連險概念股占比較2003 年下降3.5 個百分點。
從結果上看,公司短期保費跑輸行業,但當期利潤表現改善明顯。
2)友邦保險(2010-2018):兩個五年計劃塑造行業發展標桿。①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出“ Agency 2.0”策略,走上精英化代理人道路,聚焦保障型產品,提前一年達成NBV 增長三倍的改革目標。②第二個五年計劃延續此前思路,落實嚴控增員標準+豐厚新人補貼,迎來快速發展期。
3)中國太保:(2010-2017):兩個聚焦推動公司業務價值轉型。①對太保壽險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全力支持個險渠道發展,實現代理人量價雙升,2012-2017 個險期繳保費CAGR 達34%。②優先發展保障型期繳業務,2015 年期繳占比較2010年提高了45 個百分點。
4)新華保險:(2016-2019):清零銀保躉交,專注個險期繳業務。①直接清零銀保躉交業務,全力轉型個險期繳業務,已續期拉動保費增長。②加大力度發展保障型產品,健康險占比由2015 年的15%提升至2019 年的38%。
5)中國人壽(2018):推行鼎新工程,重振國壽再出發。①推進一體多元渠道布局,整合個險與收展隊伍,構建大個險體系,考核機制以價值為核心。②銀保渠道聚焦躉交業務,新業務價值率大幅提升。
當前保險公司壽險改革同樣朝相同方向進行轉型:①對代理人渠道進行主動清虛,告別人海戰術;通過優增、優育等方式培養高產能的績優人力。②采取保險+服務的生態化建設塑造核心競爭力,以保險+健康、保險+養老為典型方向,積極布局大康養領域。
1)中國平安:以“4 大渠道+3 大產品”為核心的壽險改革。①個險渠道堅定“三高”隊伍轉型方向,實施分層精細化經營,鉆石隊伍人均產能明顯提升。推動社區網格化、銀行優才、下沉渠道等多元化渠道發展,2021 年末對NBV 貢獻已達15%。③確定“保險+服務”的核心方向,健康管理方面推出“平安臻享RUN”服務,高端養老布局一線城市養老社區項目,推出居家養老“平安管家”品牌。
2)中國太保:啟動“長航行動”,走長期主義道路。①全力推進代理人職業化、專業化、數字化轉型,發布“芯”基本法,聚焦核心人力和核心人力產能指標。②構建“產品+服務”金三角體系,依托“服務官”制度、太保藍本等打造太保服務品牌,加速布局“太保家園”養老社區項目建設,投資規模居上市險企第一、保險業內第二位。
3)新華保險:提出“二次騰飛”目標,確定資產負債雙輪驅動模式。①重啟銀保概念股躉交業務,提升對保費規模貢獻,更看重NBV 絕對規模,對NBV margin 關注度降低。②確立健康險+年金險+附加險產品組合體系,滿足客戶風險保障+財富管理需求。③大力發展財富管理業務,以提升第三方資產管理業務為重要方向。
3)友邦保險:2018 年開啟第三個五年計劃。①由卓越營銷員2.0 進一步升級到3.0,由“保障專家”向“健康及財富管理概念股伙伴”轉型。②加快鋪設分支機構,積極拓展下沉市場。③創新發展“友如意”等定制化產品,提出“友自在”養老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六大險種滿足“健康+財富”需求,推出居家養老服務,搭建全旅程、全覆蓋的“康養生態圈”。
風險提示:長端利率趨勢性下行;股市持續低迷;保障型產品概念股增長不及預期。
數據推薦
最新投資評級目標漲幅排名上調投資評級 下調投資評級機構關注度行業關注度股票綜合評級首次評級股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