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險板塊概念股有哪些�。�2022最新人身險龍頭股一覽表
日期:2022-07-09 20:26:37 來源:互聯網
增額終身壽概念股等產品貢獻增量,人身險保費收入預計呈邊際改善趨勢,新業務價值持續承壓。受去年同期“開門紅”+新舊重疾切換帶來的高基數影響,一季度上市險企人身險新單持續承壓,除人保和太保發力銀保渠道帶來大幅正增長外,其他險企新單保費均持續下滑,增速分別為人保(+35.9%)>太保(22.1%)>
國壽(-1.5%)>新華(-6.8%) >平安(-14.9%),國壽和平安的新業務價值則分別下滑14.3%和33.7%(人保、太保、新華未披露NBV)。二季度起,各險企產品龍頭股策略重點圍繞財富管理和健康保障需求展開,紛紛發力增額終身壽等儲蓄類險種、并輔以“年金+萬能”產品銷售等,有效帶動業務回暖。其中,平安新推主力產品“盛世金越”自3 月上市后,二季度持續通過強力運作,有效貢獻業務增量,6 月起則重點推動少兒守護百分百(兩全附加重疾)產品銷售,以期強化業務平臺。國壽二季度加強“臻享傳家”增額終身壽產品附加萬能賬戶運作,5 月起又先后推出了愛意康悅醫療保險和尊享福、惠享福2 款重疾產品,持續推動健康險銷售。根據上市險企披露的最新原保費數據,1-5 月各公司壽險龍頭股保費累計同比增速為:人保(+20.3%)>太保(+5.1%)>新華(+5.0%)>
國壽(-1.9%)>平安(-2.4%),平安、國壽、太保、新華的整體保費增速均呈現出邊際改善趨勢。但是,由于二季度主推的儲蓄類、年金類產品新業務價值率較低,高價值率的重疾產品銷售并不樂觀,新單回暖預計難以彌補NBV 負增長壓力,整體價值率或繼續下行。
渠道轉型仍處于調整期,人力規模降幅有望進一步收窄。一季度末,平安個險人力規模為54 萬人,較年初-10.4%,凈脫落6 萬人;國壽個險銷售人力78萬人,較年初-4.9%,凈脫落4 萬人(太保、新華、人保未公布22Q1 人力數據)。我們維持此前在《保險行業2021 年報綜述及中期策略》中的判斷,認為從近年趨勢來看,各公司代理人規模在經過2020-2021 年的觸頂下滑后,2022年預計仍將持續下探,但下滑幅度會大幅收窄。隨著低質代理人的加速出清,各公司人力規模將逐步企穩,隊伍質態得以穩定、結構也會實現明顯優化,績優人群業績占比將進一步提高。如何穩定核心人群并提升產能,將是未來各保險公司重點發力的方向。
車險保費持續回升,財險業務有望保持快速增長。(1)車險方面,一季度綜改影響已漸消,老三家車險保費均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增速分別為太保(11.8%)>人保(10.9%)>平安(10.4%)。3-4 月國內多地疫情散發,對車險新單和存量業務的續保帶來了一定的短期沖擊。5 月起各地疫情陸續得到有效控制,大幅緩解了對車險保費的負面影響,同時隨著國家各項汽車消費激勵政策(燃油車的購置稅減半、新能源車下鄉等)出臺,預計行業車險保費將實現修復性增長。綜合成本率方面,綜改后賠付率上升,費用率下降,但老三家COR 整體水平保持穩定。我們預計上半年老三家車險綜合成本率均有望維持在100%以下,結構較一季度保持穩定。(2)非車險方面,法人業務是決定能否實現承保盈利的最主要因素,二季度各公司均把非車險的理賠作為降賠減損的重要工作,以期實現承保盈利。整體來看,1-5 月老三家財險累計保費增速分別為:人保(+10.0%)>太保(+9.6%)>平安(+8.4%),預計上半年人保和太保財險保費將有望實現兩位數增長,平安維持高單位數增長。
綜上影響,根據上市公司龍頭股已披露數據我們對各公司2022 年中期關鍵指標做簡要預測。1)原保費及同比增速:國壽(4423 億元,0.0%),平安(4284 億元,+1.4%),太保(2402 億元,+7.0%),新華(1051 億元,+4.5%),人保(3944億元,+14.6%);2)NBV 及同比增速:國壽(254 億元,-15%),平安(197億元,-28%),太保(77 億元,-25%),新華(29 億元,-30%),人保(19 億元,-20%);3)歸母凈利潤及同比增速:國壽龍頭股(394 億元,-3.7%),平安(631億元,+8.8%),太保(183 億元,+5.6%),新華(105 億元,-0.6%),人保(182億元,+7.9%)。當前各家公司PEV 估值為:0.61 (平安)、0.73(國壽)、0.45(太保)、0.39(新華)。建議關注順序為: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中國財險H、中國太保。
風險提示:2022 年中期業績不及預期、行業龍頭股持續低增長、疫情反復、權益市場動蕩
數據推薦
最新投資評級目標漲幅排名上調投資評級 下調投資評級機構關注度行業關注度股票綜合評級首次評級股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