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債規�,F狀分析(2022/03/24)
基本概況:
- 軟件類別: 資訊基金
- 授權方式: 免費版
- 軟件評級: ★★★★★
- 軟件語言: 簡體中文
- 軟件大小: 101KB
- 解壓密碼: www.waiben.cn
內容介紹:
我國國債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03年底,我國各類債券的余額達到28472億元,比1997年增長191% ,比1990年增長25倍。2003年債券總籌資9329億元,比1997年增長126% , 比1990年增長23倍。無論是籌資額、余額還是交易額來衡量,國債在整個債券市場.上都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2003年國債余額為16327億元,比1997年增長196%,比1990年增長17倍。2003年國債實際籌資5929億元,比1997年增長149% ,比1990年增長29倍。2003年國債籌資額和余額占GDP的比重分別達到5.8%和15.9%,比1997年分別提高了2.6和8.5個百分點,在整個債券中的比重分別為63.6%和57.3%,比1997年分別提高了5.7和2.9個百分點。在二級市場上,三個市場國債交易2003年成交11225億元,比1997年增長212%,在整個債券中的比例為85.5%,比1997年有所下降。
從1981年恢復發行國內國債起到目前,我國國債規模經歷了一個快速增長和膨脹的過程。從時間,上大致可分兩個階段,1994年以前,國債發行量平穩遞增;1994年及以后,國債發行量快速大幅增長。我國國債規模增長,既同政府對國債的認識轉變有關,又是由經濟結構和財政狀況的變化所決.定。除了出于應急的迫不得已,政府也逐漸認識到并有意識地利用國債來籌集收入,調控經濟。特別典型的情況是在1998年,政府通過大量增發國債來擴張支出刺激國內需求,防范金融風險,以維護經濟的安全穩定運行。另.外,彌補財政赤字方式的變革也是促使國債發行規模增長的重要因素。在1994年以前,財政赤字曾通過向銀行透支和借款來彌補一-部分。在此以后,制度規定財政赤字只能由發行國債來彌補。這也是造成近年來國債規模躍升的一個重要原因。
總之,彌補赤字的制度規定加上近年財政赤字快速膨脹,是國債規模增長的直接原因,而國債償還高峰期的借新還舊壓力則進一步加速了這一趨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