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301調查
基本概況:
- 軟件類別: 資訊基金
- 授權方式: 免費版
- 軟件評級: ★★★★★
- 軟件語言: 簡體中文
- 軟件大�。� 250KB
- 解壓密碼: www.waiben.cn
內容介紹:
301調查是美國《1974貿易法》的一項條款。美國對中國301調查根據該規定,美國貿易代表可以對外國法律、政策或做法進行調查,與有關國家進行磋商,并決定是否采取提高關稅、限制進口、停止執行有關協定等報復措施。對于遭受301條款貿易調查的對象國來說,他們可能面臨著出口商品丟失美國市場份額的風險,進而影響本國的就業和經濟發展。
301條款的上一次大規模應用還是在1980年代,自從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以后,國際貿易爭端逐步轉移到WTO平臺上,美國也暫時中止了使用301條款。然而在十多年以后的今天,美國再次啟用301條款難免引起媒體廣泛關注。
2017年8月18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正式對我國啟動301調查,主要針對與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和創新有關的法律政策或做法。據媒體報道,美國將很快公布對華301調查結果并可能對中國采取限制措施。
“調查結果可以訴諸WTO裁決,但不能單方面采取制裁措施。如果美國沒有通過WTO來解決問題,就是單邊主義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是違反WTO原則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屠新泉說。
美國對哪些國家使用過301條款?
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曾使用301條款對巴西和日本發起涉及高技術產業發展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調查。
巴西: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巴西由于之前十年的顯著經濟增長讓美國企業看到了巨大的市場潛力。但是,當時巴西對進口和外國投資設限,尤其是在信息產業領域。這些限制性政策對美國企業打入巴西市場造成了不小的障礙。
1984年,巴西為鼓勵信息產業本土化修訂了相關法律進一步將原有的限制制度化,并在某些領域基本禁止新增外資。此舉立即遭到美國一些電腦生產商的強烈批評,最終觸發了301調查。這是一個由鼓勵重點產業本土化政策(巴西當時希望信息產業成為該國的“品牌產業”)引發301調查的一個典型先例。
復雜的形勢、強烈的民族情緒使得雙方經過三年多的艱苦談判仍未能就有利于美國商業的市場開放措施達成協議。最終,美國于1988年采取了對巴西產紙張、藥品和個人用電子產品加征100%關稅的報復性制裁措施,這其中并沒有包括濃縮橙汁和鞋類等巴西當時重要的對美出口產品。
美巴之間在信息產業和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方面曠日持久的爭端拉開序幕。1989年6月,美國針對影響信息產業的進口數量管制及許可措施再次發起301調查。1990年,巴西修改相關法律取消進口管制措施,美國隨后停止制裁。1993年,巴西被列為《特別301報告》中的重點國家(PFC)而再次受到301調查,1994年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依據巴西政府做出的保證和政策修改而終止了該調查。
日本:
日本是美國發起301調查最密集的國家之一。截至2016年底,美國歷史上向日本發起16起301調查,占總調查數量的13%。
二戰后,美國經歷了一段輕松實現經濟增長的領跑期。但是隨著歐洲的復蘇和日本經濟的發展形勢發生了改變,到1971年美國的貿易收支轉為赤字,即成為總體貿易逆差國家。而日本在1955年加入關貿總協定(GATT)之后制造業迅速崛起,出口增長迅速。日本上世紀60年代開始與美國就紡織品產生貿易爭議。70年代,鋼鐵和汽車成為雙邊摩擦的焦點。雖然上述問題基本以協議方式解決,美日貿易不平衡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改善。至1985年,美日間的貿易逆差已經超過460億美元。
當年,美國采取了多項措施(比如通過態度強硬的談判逼迫日本就范)以期控制不斷增大的對日貿易逆差。比較有代表性的事件包括1985年9月廣場協議 簽訂直接導致日元大幅升值。同年7月,USTR對日本發起針對半導體產業的301調查”最終以日本做出較大讓步結束(該案和解協議因支持證據薄弱且條件苛刻而極富爭議)。即便如此,美國對日本的貨物貿易逆差仍在繼續擴大,至1987年超過560億美元�?焖侔l展的日本在那個階段被刻畫成困擾美國產業調整陣痛中的“惡勢力”。兩國還經常在同一產業中面臨著削減過剩產能的相同問題。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1989年6月,美國在同一日對日本發起了三起301調查,分別是關于(1)衛星政府采購;(2)巨型計算機政府采購和(3)木材產品的技術歧視性使用。三項調查全部與市場準入相關,但是與巴西的直接限制不同,日本的相關政策均采用限制政府采購和設立間接性準入標準的方式。
1994年,克林頓總統簽署行政命令,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