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持倉數據
股指期貨持倉數據:股指期貨在金融期貨(股指期貨)市場中,目前占有一定的優勢,尤其是在市場持倉方面,由于中證期貨股指期貨客戶多以機構客戶為主,股指期貨持倉數據體現在持倉上即以空頭套期保值持倉為主,故在股指期貨空頭持倉排名中長期占據第一的位置,其持倉量較第二三名時常會拉開很大距離。在多頭持倉方面,也能排名在十名左右,體現了較強的投機力量。
持倉量在衡量期貨公司實力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還有一個衡量市場流動性和期貨公司投機活躍性的指標,即成交量。對整個市場而言,成交量越活躍,市場的流動性越好。目前市場中排名靠前的期貨公司成交量都很活躍,而這更集中在券商背景的期貨公司中,如國泰君安、海通和華泰長城期貨。下圖是中證期貨主力合約成交量與主力合約的市場總成交量的比較圖,其中中證成交占總成交和前20會員單位成交的比率分別在2.5%和3.5%左右。
持倉方面,IF1306的持倉占總持倉的比例為72%,較前一交易日回落一個百分點,其他三合約的持倉比例分別為12%、14%、2%。期指四合約的總持倉為131388手,比前一個交易日增加2317手,IF1306合約持倉量較前一交易日增加508手至94193手,IF1307合約持倉量較上一交易日增加1103手至15849手。中金所公布的前20名會員持倉數據顯示,IF1306前20多空分別增倉1823手和1424手至65138手和77197手,凈空持倉較上一交易日減少412手至12059手;IF1307前20名會員多空分別增倉915手和1263手至12817手和15507手,當月、下月和下季合約凈空持倉累計為17846手,增加241手。期指總持倉攀升至13手之上高位,顯示多空雙方對后市存在較大的分歧,主力合約IF1306前20名會員多空雙方均小幅加倉,其中多頭增倉幅度略大于空頭,凈空持倉維持在近期較低水平,市場做空動能得到進一步的釋放。
“現貨與期貨”這對矛盾統一體中,現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期貨源于現貨并對現貨有一定的反作用——熊市中主要體現為減壓、緩沖,股指期貨持倉數據而歸根結底是現貨價格決定期貨價格。
期貨與現貨行情走勢究竟存在何種關系?長期以來眾說紛紜。物價上漲,往往被疑為商品期貨多頭爆炒;股市下跌,也常常歸咎于股指期貨空頭行情。本文試從以下方面探討股指期貨與股市大盤走勢間的辯證關系。
股指期貨與滬深300指數擬合度達99.66%。大量數據表明,日內盤中漲跌,期指常常比滬深300指數或上證綜指提前一兩分鐘。股指期貨持倉數據但據此判定“期指帶動股市”未免形而上學。市場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股民出手前并不先看股指期貨的臉色,而幾乎所有股指期貨投資者都隨時緊盯著滬深300指數及整個A股大盤的一舉一動。即使參考期指走勢的股民,也不可能在期指拐點后一兩分鐘內完成相應操作并顯示于盤面。
股指期貨歸根到底,基本面、政策面、資金面影響著期指與股市大盤,但并非機械地表現為“先影響甲,甲再影響乙”。由于T+0、雙向交易、杠桿機制、行情顯示刷新間隔短等特點,期市反應速度往往優于股市,導致了“期指帶動股市”的錯覺。但此錯覺通常出于股市暴跌后“找替罪羊”心理,股市上漲則不會歸于股指期貨“當領頭羊”的作用。這在商品市場恰恰相反——物價下跌也不會歸于商品期貨的功效。
股指期貨上市以來,逐步對機構投資者開放,股指期貨持倉數據目前參與股指期貨市場的機構投資者,除了一般法人外,私募基金、基金公司的專戶產品和券商自營已經部門參與到市場中,同時公募基金、陽光私募和QFII也將逐步參與市場。同時,股指期貨市場逐步分化,對期貨公司的持倉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對券商控股的期貨公司而言,在成交量和持倉量方面已經產生了非常明顯的作用。從目前期貨公司的成交、持倉來看,前20名基本被券商控股的期貨公司把持,而傳統的期貨公司,唯有中期、南華、永安等少數期貨公司榜上有名,但很少能排進前五。
所謂期貨,一般指期貨合約,就是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股指期貨持倉數據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標準化合約。這個標的物,又叫基礎資產,對期貨合約所對應的現貨,可以是某種商品,如銅或原油,也可以是某個金融工具,如外匯、債券,還可以是某個金融指標,如三個月同業拆借利率或股票指數。期貨交易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期貨交易是商品生產者為規避風險,從現貨交易中的遠期合同交易發展而來的。在遠期合同交易中,交易者集中到商品交易場所交流市場行情,尋找交易伙伴,通過拍賣或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