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
外匯匯率也叫做“外匯行市”或“匯價”,外匯匯率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外匯匯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于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外匯匯率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原因在于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
影響外匯匯率變動的因素供求關系:外匯匯率取決于市場上的供應與需求,而影響供應需求的因素包括有匯率的價格、匯率的息差、匯率的預期趨勢等。當供應大于需求時,匯率就會下降,相反需求大于供應時,匯率自然會上升。
1.投機活動:由于匯率自由浮動,驅動匯率波幅顯著增大,使外匯市場的效益提高,獲利的機會增加,吸引投資者參與市場操作。因此投機買賣活動占市場絕大多數,也成為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2.突發新聞:突發新聞是影響匯率波動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對外匯匯率市場的沖擊往往十分震撼,例如一國元首逝世、政局轉變、地震天災等。因為不確定突發新聞會對后市帶來的影響,所以大多數的參與者都會忽視經濟因素和技術因素,便會朝著同一方向進行風險規避和投機買賣,導致匯率大幅波動。
3.央行干預:中央銀行的職責是維持貨幣匯率的穩定以及執行落實的貨幣政策。當匯率在市場上的表現未符中央銀行的預期,或者匯率在市場上的表現可能損害國家的經濟利益時,央行便會作出干預,使貨幣匯率達到合理水平。有時候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并未能起到干預作用,需要聯合多個國家央行的力量,打擊投機活動,恢復貨幣匯率的穩定。
4.政治因素:政治因素也會影響匯率的變動,因為一國的政局轉變會影響該國的貨幣政策和匯率的穩定性,從而令投資者對該國產生不明朗的反應,繼而進行規避風險的行為,加上資金從外匯市場的流動程序簡化的因素,引致匯率波動異常激烈。影響政局轉變的因素有總統大選、政變、戰爭和罷工等。
5.經濟因素:經濟外匯匯率數據顯示一國的經濟狀況,這些數據的強弱引致外匯市場供應與需求的調整,直接影響匯率的變動。外匯匯率反映經濟指標的數據主要有國內生產總值、通脹率、利率、失業率、貿易收支等,而各國經濟數據的公布中最具影響力的是美國的外匯匯率數據,因為美國是全球經濟的領導者,美國經濟表現的好壞亦影響到其他國家的經濟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