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股
黃金股,2007年,好公司的質量是合理的并且是可以計量的,但是多個市場的黃金股股價下跌,為什么呢?股票持有者覺得有必要清算組合證券來彌補其他地方的資金斷層。杠桿市場面臨較大壓力,銀行貸款也很難維持其價格,最終導致下挫。
2007年8月之后,包括黃金股在內的股票全線下挫,金價則一路上漲,投資者并不能使黃金礦業股也隨之上漲。黃金股票價格則和金價一起上漲,這是因為在金價與那些黃金股價格之間并沒有風險存在。
簡而言之,那些應該在投資組合中的好股票必須為持有它們付出代價,這些黃金股不是那些不把投資者利益和需求放在第一位的大型公司,而是那些冬季到來時,表現不佳的股票。
在整個財年中,黃金股“覺察”到的僅僅是黃金的均價。僅當一家公司決定在年末分配收益的時候,投資者將品嘗到收益。由于某些選擇的黃金股礦業公司股價可以高出金價,因此收益更大。
“黃金股”(Golden share)又稱為特別股、特權優先股或特權償還股,最早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末英國政府進行國有企業公司改制過程中。從某種意義上說,“黃金股”的誕生背景和如今中國國有企業改制、改革的大環境頗有類似之處。
1979年保守黨撒切爾政權上臺后,否定了工黨政權所推行的政府干預政策,采用了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新保守主義),推行了國有企業的民營化。
但是,在推行私有化道路時,考慮到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后,政府可能再無權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進行任何形式的干預和控制,而有的國企關系到國計民生、國家安全,如果完全失控,就有可能出現不利影響。
為了確保國家、政府的利益,英國政府在轉讓國有股份的同時,發行由政府或財政部持有的“黃金股”,即特權優先股,并制定了相應的“黃金股”章程。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將國有企業股份的百分之百公開轉讓而使其轉變成為民營企業,政府仍可通過持有“黃金股”,依據章程中規定的權利對股份制企業行使管理控制。
“黃金股”不同于普通股和優先股,它不代表任何財產權利,“黃金股”股東和優先股股東一樣沒有普通股的投票權,而且它也沒有一般的股票收益權。同時,“黃金股”也不能用來擔保或抵押。但“黃金股”股東通常有權要求公司以一定價格回購其所持有的“黃金股”,或者將“黃金股”轉換成普通股。
而擁有“黃金股”最關鍵的特殊權利,是“黃金股”的股東(一般為政府)掌握著公司一些重大經營決策中的“一票否決權”。但這個特別否定權不針對企業管理層人員的任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與分配等一般權限范圍。
12月5日早盤黃金股板塊表現不佳,截至當前,恒邦股份下跌1.95%;辰州礦業下跌1.94%;榮華實業、潮宏基跌幅超過1%。近期國際金價再度出現大幅殺跌,引發二級市場黃金股連續下挫。12月4日黃金價格一度下跌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