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儲備
中國外匯儲備現狀。到2012年4月,中國外匯儲備累計高達3.31萬億美元,超過日本穩居世界外匯儲備的第一位。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一方面反映出了我國經濟貿易發展勢頭良好,經濟實力不斷壯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國在國際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高額的外匯儲備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和風險,已經成為我國被世界各國廣泛關注的焦點。因此,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和風險對于我國日后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有以下幾方面歷史和國際金融理論原因: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于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后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于保值。
中國外匯儲備的結構沒有對外明確公布過,目前屬于國家金融機密。據估計,美元資產占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依據來自于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報道以及中國外貿收支中各幣種的比例。由于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中美元資產較多,在2000年之后的美元大跌過程中,中國外匯儲備在賬面上貶值嚴重。有觀點認為,200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賬面損失約200億美元,2004年上半年賬面損失約400億。
2012年夏季達沃斯9月11-13日在天津舉行,會議主題為“塑造未來經濟”,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在“中國的金融改革”分論壇上表示,我國的經濟總量世界第二,今后十年7%的增長潛力,另外貿易量是世界的1/10,中國外匯儲備是世界1/3,金融凈資產是1.8萬億,世界第二位。
中國外匯儲備資產規模巨大,這時不太可能采取調整存量的策略,只能通過增量調整,實現外匯儲備投資結構的優化。 總體來看,近些年來國際收支持續“雙順差”,加之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流動性泛濫,外匯凈流入規模較大,這是導致中國外匯儲備不斷快速累積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2005年底,中國外匯儲備為8189億美元,而如今已達3.2萬億美元,短短5年多時間增長了近3倍。
中國人民銀行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24萬億美元,較一季度末的3.305萬億美元減少了650億美元。這意味著繼今年一季度出現凈增長后,中國外匯儲備再度轉為季度負增長。去年第四季度,中國外匯儲備較三季度減少了205.5億美元,為1998年以來首次出現季度環比下降。而今年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則增長了1238.52億美元。
作為全球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外匯儲備問題倍受關注,現任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和數字研究中心主任和國際金融論壇主席的成思危表示,“外匯儲備一般來說占GDP的20%就應該差不多了,外匯儲備包含兩類儲備:一類是戰略儲備,一類是戰術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