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外匯保證金
國內銀行外匯保證金交易被央行叫停已有一段時間,匯民遲遲等不來何時解禁的消息.對于那些有一定經驗的資深匯民開始尋找其他途徑進入外匯市場,一些外匯分析師認為,杠桿倍率越高,收益也就越大,這應該看作是對中國投資者風險意識提高的認可。據悉,銀行外匯保證金根據國外有的外匯交易商杠桿倍率高的可達100倍或200倍,交通銀行目前推出的“滿金寶”保證金放大倍數有5倍、10倍、15倍、20倍、30倍,投資者可根據風險承受能力自主選擇。
所謂銀行外匯保證金交易,是指投資者存入一定金額的保證金,通過資金放大效應將名義金額放大,然后投資者在放大的名義金額范圍內自由買賣外匯的一種交易形式。與外匯實盤只能低買高賣相比,投資者進行外匯保證金交易,不但可以實現資金的放大、提升購買力,還可以進行多空雙向交易。
中國銀行于2007年初推出的銀行外匯保證金交易,杠桿倍率較低,為10倍,以500個基礎貨幣單位為一手,起買點5手。
通銀行于2006年下半年開通銀行外匯保證金業務,先期叫“外匯寶”,設定5倍杠桿倍率,后來升級到現在的“滿金寶”,針對客戶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增設10、15、20倍率供客戶選擇。
在外匯交易里,直盤指的是各個幣種對美元的交易,而交叉盤就是兩個非美貨幣之間的交易。據了解,三家銀行外匯保證金交易平臺目前的交易幣種均為美元、日元、歐元、英鎊、瑞士法郎、澳大利亞元、加拿大元等7個外匯幣種,直盤都是6個貨幣對,但交叉盤各不相同。民生銀行最多,13個交叉盤貨幣對;交通銀行次之,6個交叉盤貨幣對;中國銀行最少,僅有歐元/日元、歐元/英鎊、英鎊/日元、澳元/日元4個交叉盤貨幣對。
據了解銀行外匯保證金,目前民生銀行、交通銀行的最大杠桿放大倍數為30倍,中國銀行則是10倍。同時,各家銀行設置了不同的保證金充足比率,如該比率降至50%以下,銀行會通過交易客戶端提醒客戶追加保證金;當保證金比率降至20%以下,銀行有權按"先開先平"原則進行逐筆強制平倉,直至保證金比例達到20%以上,所以投資者對資金管理要有充分的風險認識。
一、銀行外匯保證金交易的市場是無形的和不固定的。所有交易都在投資者與金融機構以及金融機構之間進行,沒有類似證券交易所這樣的專門機構;
二、外匯保證金交易不像期貨一樣涉及交割日、交割月的概念,它沒有到期日。交易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無限期持有頭寸,但需請算隔夜息差;
銀行外匯保證金交易適合經濟基礎較好、具備豐富投資經驗、風險偏好型的投資者,這類投資者能夠承受一定的損失,最好有過期貨操作經驗。低收入者、缺乏經驗者以及退休人員不適合參與。
最重要的一點是,參與外匯保證金只能用閑置資金,因為外匯保證金是一把既能放大收益也能放大虧損的“雙刃劍”,給投資者帶來以小博大的機會,也可能使得投資者冷不丁就栽了跟頭。專家特別提醒投資者只能將閑置不用的資金投入保證金操作,買房、教育和養老的錢都動不得。
鑒于銀行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日益突出,銀監會已于近日發布《通知》暫停銀行業金融機構開辦此項業務。對于已在銀行開辦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的客戶,銀監會也在《通知》中建議,適時、及早結清交易倉位。
銀行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是指銀行向投資者提供的具有杠桿交易性質的外匯交易業務,即投資者實際投資一定數量資金作為交易保證金后,便可按一定的杠桿倍數將保證金金額進行放大,從而使實際進行的外匯交易的合同金額超出投資者實際投資的交易保證金金額。
銀行外匯保證金是全球范圍內屬于個人理財理財產品中的頂級產品,由于國內還沒有建立完善規范體系,從07年6月份開始國內的工商,民生,建設三個銀行曾經試運行業務,但均已在今年6月暫時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