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期貨行情
所謂“期貨農業”是指農產品訂購合同、協議,也叫合同農業或契約農業,具有市場性、契約性、預期性和風險性,訂單中規定的農產品收購數量、質量和最低保護價,使雙方享有相應的權利、義務和約束力,不能單方面毀約,因為訂單是在農產品種養前簽定,是一種期貨貿易,所以也叫“期貨農業”(農業訂單+期貨貿易)。農產品期貨行情以國內外“期貨農業”經營模式成功范例為佐證,國外用期貨為農民服務的成功范例是美國,如美國政府將玉米生產與玉米期貨期交易聯系起來,農產品期貨行情積極鼓勵和支持農民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以維持玉米的價格水平,替代政府的農業支持政策,通過玉米期貨市場,美國已經成為全球玉米定價中心。
農產品期貨行情年初以來大豆價格的暴漲還令不少投資者回味無窮,然而對于回調之后還有無另一輪上漲,國內相關機構已出現了分歧。金瑞期貨研究所金融工程部策略分析師黃宏軍對本網記者表示,現在很多報告均在分析QE3、ESM等措施對商品價格走勢的影響,他認為,這些措施更多的是通過匯率影響有金融屬性的商品價格,農產品期貨行情對農產品這種沒有多少金融屬性的品種其實并無多大影響,整體上黃宏軍對大豆期貨后市的看法偏空。
整體農產品市場仍將偏弱,在新的一周,豆類商品多頭可能仍會有一定的反彈能力,不過未來2個月內大部分因素都對空頭有利。鄭棉維持大區間振蕩,收儲支撐依舊明顯,多頭可輕倉于19200~19300一線介入1305合約;鄭糖短期反彈仍將繼續,農產品期貨行情杭州糖會前夕政策利好預期支撐市場信心,但缺乏長期上漲基礎,保持短多長空思路較為適宜。
1900年—2012年國內小麥種植面積呈遞減趨勢。盡管這些年在農業科技、灌溉技術等因素推動下,農產品期貨行情我國小麥產量總體保持豐收態勢,但大部分數量在播種面積減少情況下有所縮水。農產品期貨行情與此同時,小麥需求量卻在逐年攀升,其中,小麥替代玉米的數量也在增加。2012/2013年度小麥替代玉米已達到25000千噸,分別比2011/2012年度、2010/2011年度高出2000千噸和11500千噸,2012/2013年度小麥庫存消費比為16.87%,是10年來的最低值,比2011/2012年度的29.36%低了近13個百分點,表明消費量增幅逐步加大。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國家在保障農民利益方面的政策力度也在加大,包括提高最低收購價水平等在內的一系列切實有效措施,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發展。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已經認識到紡織行業低迷,國際棉價偏低,以及國內棉農可能出現賣棉難的問題。10月9日,在全國棉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農產品期貨行情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指出,由于新棉集中上市期間會出現階段性供大于求,加上目前市場價仍低于收儲價,可能會出現農民“賣棉難”或企業收購籽棉壓級壓價等問題。
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劉小南6日在“2012鄭州農產品(白糖)期貨論壇”上表示,白糖的市場價格運行偏離合理區間,如果低于成本價格繼續下跌,制糖企業出現大面積虧損,對新榨季的產銷、糖農利益的保護可能產生不利影響,應采取措施,增強市場信心。他預計近期會有穩定糖價的新措施出臺。劉小南表示,今年市場不確定因素很多,復雜性超過以往,調控主要從榨季和純銷售期兩方面進行考慮。農產品期貨行情榨季期進行了第一批收儲,效果很好,但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影響,食糖行業的消費需求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食糖消費可能沒有原先預計的旺盛,一是受替代品影響,二是國內外糖價差較大,走私糖較多,導致7月、8月傳統的消費旺季不旺。目前制糖企業的工業庫存較大,導致糖價下行的壓力也較大,銷區采購也趨于謹慎,進一步加劇價格下滑,價格下跌的程度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國家相關部門已采取措施以避免價格進一步下跌。
農產品期貨行情分析師對玉米單產的平均預估實際上較9月美國農業部報告略微增加,為122.884蒲式耳,但因棄收面積增加,使得總收成預估降低。農產品期貨行情基于9月美國農業部報告中玉米總消費量112.50億蒲式耳的估值,庫存消費比將降至5.76%,為17年以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