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期貨市場
石油期貨(Oil future)就是由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地點交割一定數量和品質的石油的標準化合約,是期貨交易中的一個交易品種。或可簡單理解為以遠期石油價格為標的物品的期貨。
經過若干年的發展,石油期貨市場的三大基本功能已經基本具備。
一是價格發現。期貨市場上聚集著眾多的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投機者,他們以生產成本加預期利潤作為定價基礎,相互交易,相互影響。各方交易者對商品未來價格進行行情分析、預測,通過有組織的公開競價,形成預期的石油基準價格,這種相對權威的基準價格,還會因市場供求狀況變化而變化,具有一定的動態特征。石油期貨市場在公開競爭和競價過程中形成的期貨價格,往往被視為國際石油現貨市場的參考價格,具有重要的價格導向功能,能夠引導企業生產經營更加市場化,提高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
二是規避風險。套期保值是石油期貨市場基本運作方式之一,企業通過套期保值實現風險采購,能夠使生產經營成本或預期利潤保持相對穩定,從而增強企業抵御市場價格風險的能力。套期保值的基本做法是企業買進或賣出與現貨市場交易數量相當,但交易方向相反的石油商品期貨合約,以期在未來某一時刻通過對沖或平倉補償的方式,抵消現貨市場價格變動所帶來的實際價格風險。當然,由于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差別現象的客觀存在,套期保值并不能完全消除風險,而是用一種較小的風險替代一種較大的風險,用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差別風險替代現貨價格變化風險。
三是規范投機。資本具有天然的投機需求。利用石油期貨市場可以吸引大量資金,從而為石油產業發展提供第一推動力。利用期貨市場,交易商一方面可以規避國際油價波動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還可通過投機交易從市場價格波動中獲取更多的利益。 在規范的市場,投機行為要受到嚴格的監督和管理,投機者是在嚴格遵循交易規則的條件下獲取正常經濟利益,監督和管理使投機行為成為調節期貨市場的工具。有了投機者的參與,期貨市場的交易量增加,市場供求關系也可以更好地得以調節。
反觀我國的實際情況,目前我們并沒有一個石油現貨的交易平臺,一旦期貨交易出臺,參與者憑什么來確定期貨價格的合理區間呢?如果不能給石油期貨以合理的定價機制,那我們又憑什么來平抑市場的劇烈波動呢?如此看來,石油期貨推出的前提,是必須建立石油現貨市場。但這里面就有了兩個新問題:我們到底是選擇大慶原油為標的物呢,還是選擇國際標準原油?如果是前者,難度似乎稍小些,只要放開大慶原油交易就是了;石油期貨市場但如果是后者,難度陡增:石油期貨市場我國極少生產符合國際石油市場標準的所謂國際標準原油,如果以國際標準原油為標的物,就必須允許國內企業到國際原油市場進行原油交易,但現在的實際卻是,國內除中石油和中石化外,其他企業沒有原油進出口權,以國際標準原油為標的物的交易平臺又如何建立呢?
石油期貨市場近期原油價格強勢由諸多因素造成:其一,短期美國經濟數據利好,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GDP初次估計值,其第三季度GDP環比增長為2.5%,遠高于一二季度的0.4%和1.3%;其二,消費者耐用品支出有所增加,企業投資攀升,通脹水平小幅放緩,非農就業數據5月份以來首次上揚,對油價在經濟層面有所支持;其三,地緣政治事件影響、Brent原油與WTI原油價差回落及非商業持倉凈多頭頭寸的增加等,對油價上揚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石油期貨市場從油價與全球經濟的關系來看,二者具有一定相關性,但油價對全球經濟并沒有較強的引導性,油價強勢并不意味著全球宏觀經濟重拾復蘇跡象,畢竟從產能利用率、就業數據、消費投資等角度來看,這些數據仍然位于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