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分析>> 投基技巧>> 基金首頁>> 基金經理的頻繁更換已不是新鮮事。無論是什么原因令基金經理離去,為基金持有人帶來的是不確定性。此時,投資者該怎樣應對呢?
毫無疑問,基金經理是基金業績的核心組成部分,基金經理離去無疑會令人懷疑基金將來業績的持續性。投資者首先需要評估基金經理離職對基金業績可能的影響程度。評估可以從基金業績對基金經理的依賴程度的高低入手。
首先,不同類型基金的業績受到的影響存在差異。主動型基金對基金經理的依賴程度較高。但對于以復制指數為主要投資策略的指數基金來說,影響相對較低。
其次,同時由兩位或更多的基金經理共同管理的基金,業績受個別基金經理離職的影響可能不大。自去年以來,部分基金公司開始為旗下基金增聘基金經理。這種可以其一,一定程度起到穩定業績和投資策略的作用。其二,可以分擔現任基金經理的職責,通過溝通和個性互補降低單一基金經理在投資時發生失誤的概率。目前來說,大部分基金公司都有對某只或部分基金采用雙基金經理制,其中比較突出的有上投摩根、招商基金、南方基金、交銀施羅德等公司。但問題是如果在任的所有基金經理在較短的時間間隔內相繼離去,即使公司及時補充相等數量的基金經理也與單一基金經理制的基金經理變更沒有太大差別。特別是投研實力不強或者規模偏小的公司來說影響可能不少。
其三,部分類別(如配置型)的基金由于投資組合中由股票和債券兩大資產類別組成而有分工的需求。例如泰達荷銀風險預算基金就聘請了兩位經理分別負責債券和股票的投資。對于這類資產投資分工比較明確的基金,無論是負責哪一類資產管理的基金經理離任都有可能對基金的業績產生影響。除此以外,投資者也需要注意基金經理流動速度較快,或者在短時間內基金經理離職數量增多的基金公司。這種不穩定性某種程度上為旗下基金帶來不穩定性。
再次,投資者需要注意公司其他基金的表現。如果基金表現遠超同一公司的其他基金業績,尤其在規模較小的公司中,反映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可能不強,該基金經理的能力與這只基金有極為緊密的關系,一旦基金經理出現離任,基金表現可能會受較大的影響。
基金業績對基金經理的依賴性高并不代表轉換基金經理后對基金會有負面的影響。投資者也無需即時出售手中基金。應該對基金經理的變動后的策略和業績進行持續的跟蹤。
其一,要持續觀察基金策略是否發生變化,可以從大類資產配置、行業和個股比例的配置、投資個股的風格等策略入手。另外,基金經理變動前后的換手率變化差異也是新任基金經理對原來組合調整的反映。如果投資者遇到基金的風格發生根本性改變,例如由投資大盤股票轉變為小盤股票投資會影響基金在投資組合中的角色,這樣這只基金在你的組合中可能不再發揮原有的角色。
其二,投資者可以查看新上任的基金經理所管理的其他和過往的基金業績表現情況。雖然這不能保證基金經理管理能力的持續性,但一定程度上也能為投資者提供參考和增加確定性。基金經理所管理基金的大類一般來說不會有大變化,如果用一位管理股票型基金的經理從事的是債券基金管理,其能否勝任債券管理是非常值得懷疑的。另外,若新上任經理并沒有太多過往業績記錄,投資者也可以參考基金公司旗下其他基金的業績,尤其是同類基金的表現。
總的來說,投資者在面對基金經理變換時無需急于出售基金,應該對基金與基金經理的依存程度做出一定的判斷,然后在對新上任的基金經理的能力從其過往的業績以及同一公司旗下其他基金業績表現判斷基金將來業績的延續性。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后再作決定也為時不晚,畢竟基金經理的變動對基金凈值的影響不像股票那樣在短時間對資產產生明顯影響。投資者可給基金一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