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投資制度定量投資在國內被引進的時間并不長,作為一種投資方法市場對其理論和模型尚有爭論。投資者對定量投資的認識普遍存在幾個誤區,解開這些疑惑,就不難理解定量投資方法在今天中國的市場仍然適用,并且是對傳統定性投資方法非常好的有效補充。
誤區一:定量投資是被動投資? 很多人認為,定量投資是依循設計好的模型在投資,所以和ETF、滬深300指數投資這樣的指數化投資一樣是屬于被動投資。
事實上,定量投資是一種主動投資,因為它和指數化投資的理論基礎完全不同。指數化等被動投資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市場是完全有效的,任何企圖戰勝市場的努力都將會是徒勞,既然很難超越市場基準的平均收益,不如就不以戰勝市場為目標,而被動地復制指數,以取得和市場一樣的收益水平。
而定量投資作為一種主動投資的方法,它的理論基礎是在于市場是無效的,或者是弱有效的。也就代表了投資人可以通過對于市場、行業基本面及個別公司的分析,能夠去建構一個可以產生超額收益,戰勝市場的組合。
誤區二:定量投資是數學? 看到“定量”兩個字,一般人首先會聯想到的就是跟數學有關系,認為定量投資是以數學為驅動力,以公式為核心的一種投資方法。事實上,定量投資雖然的確涉及了數學和公式,但是其驅動力依然是對基本面的深刻理解和細致分析,本質上是一種定性思想的理性應用。常用的定量投資的核心投資思想,包括了:宏觀周期、 估值、成長、盈利質量、公司的競爭力、上下游的能力、分析師的盈利預測以及市場情緒等等。
誤區三:定量投資是軟件? 許多投資人對定量投資的理解是,有一套設計好的“軟件”,只要按一個鈕,這個軟件就會自動計算出一個可以戰勝市場的股票組合,基金經理只要照著買賣就好了;因此,只要軟件設計好了,誰都可以勝任定量基金經理的工作。
但是,雖然定量投資的組合構建學識是由系統完成的,但其目的并不是自動化,而是要確保基金經理的投資思想能夠充分、準確、理性地體現在投資組合中,而不會受到人的好惡、情緒等主觀因素對投資組合的負面影響。讓一個好的思想能夠建立一個好的組合,產生一個好的業績。
如果真要拿軟件來做一個類比,那么,定量投資應是一個有生命力的軟件,同時也是一個能夠戰勝市場的軟件。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定量基金經理會不斷地對組合中的投資思想做動態的調整,并且根據經濟周期的不同,市場驅動力的不同進行優化調整,以期更加貼近市場,更加客觀地反映現實。比如09年初的這波行情,以成長作為投資驅動的投資經理可能會遇到麻煩。因為在流動性推高估值的市場里,沒有人關心盈利的成長,大家所關心的是低價股,關心在上一波熊市中間估值水平處于歷史低點的股票和行業,而以價值為導向的基金經理反而可能會有不錯的表現,相反的,在06、07年的市場周期中,以成長為投資驅動的投資經理會有更好的表現。
誤區四:定量投資是黑箱? 很多人談起定量投資,就會想起魔術師的黑箱子,雖然幕前表現精彩萬分,但幕后的手法卻見不得光。事實上,定量投資這個“盒子”不但不黑,反而是透明的。當定量投資超配某一個行業或是某一只股票時,其決策的背后是強烈的理性分析:可能是因為它的估值比同行低,比歷史低,可能是它的成長超越預期,還有可能是分析師調高了對它盈利的預期,而不是基于投資經理對它的個人偏好。
這樣一個透明的理性分析,是基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投資流程。投資思想的來源是投資經理對于市場非有效性的理解,包括價格對于價值的偏離,包括企業對盈利的管理,對盈利預期的分析,對行業基本面的分析,對行業景氣的同步分析,對投資人情緒變化的分析,行為金融學的研究來“大膽假設”可以獲取超額收益的投資策略。而定量投資的“小心求證”則是在找出經過市場實際檢測后有意義的、可持續的、可疊加的、可復制的投資策略,再依據經過后驗證實的、好的思想,在全市場進行廣角地掃描機會,找出能產生超額收益的個股,構建優化的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