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正在由“妖魔化”走向“神化”。
昨天,它在熊市下甘心裸泳;
今天,它在牛市中高調稱雄;
站在上證指數3300點附近,指數基金的“明天”又將何去何從?
目前,指數基金還可以投資嗎?在指數基金大幅擴容之時,投資者又該如何配置?
昨天
熊市里凈值執意裸泳
參與者:高女士
收益情況:最差時10萬元僅剩40%
“買的時候,股指還在5000點呢,當時根本就想不到股指會下跌,以為得沖上8000點,現在想想,真是可笑。”和很多在高點位買入指數基金的投資者一樣,高女士在2007年秋天,股指在5000點左右的時候買入某老十家基金公司的指數基金。
“買了之后股指又漲了1000點,這其中我不斷告知身邊的人,我買的基金賺錢了,很多人在我的勸說下,也紛紛買入指數基金,但結果太出人意料了。”從2007年11月份開始,A股指數出現大幅下挫,高女士的基金凈值毫無懸念地暴跌。在之后的一年里,高女士每季度收到基金公司的對賬單都不愿意打開看里面的數字。截至2008年秋,她最初用于投資基金的10萬元僅剩下4萬多元。而那些被她推薦買指數基金的人,日子也都非常不好過,“我的一個朋友,先買了5萬元的指數基金,又開通了基金定投業務。在指數下跌的時候,他非常矛盾,有幾次都想違約終止定投了,但最后還是堅持了下來”。
隨著大盤的回暖,截至目前,這只“惹事”的基金凈值已經從此前的0.4元回到了0.95元左右,眼看著基金就不賠錢了,但是高女士并不高興。在她看來,投資指數基金是一次危險的歷程,雖然最終自己不賠不賺,但仍心有余悸。
■商報盤點:高女士的投基經歷具有典型性。事實上,在2007年時,很多普通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時,仍分不清自己要買哪種類型的產品,而作為基金的渠道銷售者,銀行和券商在那個時候也缺少對后市的判斷,僅僅是一味地賣產品。
事實上,在國外,指數型基金的出現應該在投資市場所有秩序都相對健全、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基礎上。由于指數型基金跟蹤目標指數及與指數相關的成分股價值波動,這類基金與指數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聯度。相比之下,一旦遭遇熊市,也許其他股票型基金尚且可以通過“耍小聰明”僥幸躲過一劫,而指數基金只能從容面對凈值裸泳。
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末,指數型基金凈值平均縮水60%,而偏股型基金單位凈值平均下跌幅度也在50%以上。市場不好,所有投資產品都要蒙受損失,但指數型基金的損失要更大一些。
■商報策略:“再也不買基金了。”想必很多投資基金結果被套牢的投資者都說過這樣的話。其實這是不理智的說法。在2008年,某基金公司逆市發行指數基金時,曾有很多人認為這款產品生不逢時。當時股指指數很低,又看不到牛市的光亮,試想誰會在這個時候花錢買指數基金?事后證明,恰恰是當時買入基金的人,到現在已經坐享上證指數上漲1000余點帶來的完整收益,而那些患得患失的投資者,至今只能苦等解套的時機。
今天
上漲中賺了指數又賺錢
參與者:吳女士
收益情況:一個多月盈利逾20%
“早在今年3月份,我的親戚告訴我說牛市要來了,可以買點股票或者基金。但當時我不相信,現在想來還真是有點后悔。”50多歲的吳女士遺憾地說。
不過,值得欣喜的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今年6月1日,望著節節攀高的股指,吳女士終于選擇入市,而對于她這種無經驗、無時間、無消息來源的“三無”投資者來說,基金自然是其首選。但買什么呢?最后,在親戚的建議下,吳女士以2.05元的價格買入了如股票一樣可隨時交易的上證50ETF基金。
短短一個月下來,至6月30日收盤,該基金已經上漲了16%,遠遠跑贏了同期上證指數8.7%的漲幅。“投進去的10萬元轉眼就增加了1.5萬多元,比存銀行拿利息要強上百倍。”本著落地為安的心理,7月1日一早,她就清空了賬戶。
誰知,7月1日的基金走勢,并未如吳女士所預計的有所回調,反而是一路強勢上揚。雖然這已初步“打擊”了她的看空心理,但她并沒有及時追進。然而,緊接著又是連續兩個交易日的上漲,讓吳女士終于承認了“錯誤”。7月6日一早,以2.53元的價格又“殺”了進去,雖然少賺了6%的利潤,但吳女士的賬戶又有5000多元進賬。
■商報盤點:吳女士是這波指數基金行情的受益者之一。今年以來,得益于A股市場的強勁表現,指數基金業績突出,投資者也受益頗豐。統計顯示,截至7月10日,標準指數型基金平均凈值增長率高達80.08%,增強型指數基金平均增長率達到了79.97%,大幅領先于同期標準型股票基金60.13%的平均凈值增長率。而單只指數基金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截至7月21日,在收益率排名前15名的基金中,有10只是指數基金,占比達66.67%。
在 “賺錢效應”的吸引下,今年上半年,大量資金也開始涌向指數基金,指數基金本身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擴容。今年以來獲批發行的指數基金有9只,還有20余只指數基金在證監會排隊待批。
■商報策略:目前已經成立的25只指數基金的資產規模約有超過一半是在今年的上漲行情中膨脹而來的。在目前的點位下,市場已凸顯風險,類似吳女士追漲的做法就是不可取的。
指數基金屬于高風險品種,投資者應充分考慮自己的資產組合配置。對此,長盛基金投資專家還建議,投資者可以采取基金定投的方式,熨平股市震蕩,收獲長期回報。以長盛中證100為例,假設從2007年10月上證指數6000點的最高點位開始逐月等額定投,到目前整體收益率也超過了10%。
明天
合理的選擇可造就黃金機會
“機會不會交給無準備的人,這句話用在投資方面也是一樣。多虧了我今年以來的波段操作,才彌補了去年指數基金上的損失。”從事銷售工作的余先生感慨地說。
2007年11月,在朋友的建議下,他買了上證50ETF基金。朋友說,這種基金不必費太多心思,也不用天天看盤就能賺錢。其實,在當時看來,這種觀點并沒有錯,因為當時上證綜指重回6000點,甚至有望站上8000點的言論仍不絕于耳。
然而,就在余先生剛剛入市不久,股指調整開始了。隨著2008年股指的一路下跌,指數基金也叫跌不止,余先生眼見自己的18萬元本金只剩下了不到10萬元,卻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不過,余先生并沒有因此“破罐子破摔”,反而利用閑暇時間惡補投資知識,臥薪嘗膽般等待機會補救。
今年以來,他從寬松的貨幣政策、表現堅挺的股指,以及投資者日益高漲的熱情中發現,機會來了!于是,他東挪西湊籌足了20多萬元,從1月12日開始,分批補倉了上證50ETF基金,此后,每天看著賬戶資金一點點的增長。至今年4月,余先生損失的本金已全部收回,且小有盈利,飽受套牢之苦的他立馬清空了賬戶。不過,隨著指數的不斷攀升,他又想殺回指數基金,但他疑惑的是,現在買指數基金是否合適?
■商報盤點:“賺了指數才能賺錢”是指數基金特有的本性。即使是剛入門的投資者,在市場向好時買入該類基金,其投資回報也能羨煞旁人。不過,反過來說,在市場“熊途末路”之時,指數基金也會極端地成為重災區。有關統計顯示,指數基金今年以來的巨幅反彈仍然無法抹平去年的巨虧。如紅利ETF去年大跌68.29%,今年以來僅反彈78.36%,2008年以來仍累計虧損43.44%。 同樣,50ETF、易基50(110003基金凈值,基金吧)、大成300(519300基金凈值,基金吧)、180ETF、嘉實300(160706基金凈值,基金吧)、博時裕富(050002基金凈值,基金吧)等大多數指數基金2008年以來的虧損幅度仍超過30%。
至于目前購買指數基金的點位是否偏高,興業證券深圳營業部市場部經理、高級投資顧問謝敏堅表示,對不同的投資者,這個風險是不一樣的,大家應該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和投資期限來選擇,就像這個點位是否可以買股票是一樣的道理。其實就目前的點位而言,利用“分批買入”和“資產配置”的方法,仍然可以買基金,大前提就是您用于投資的錢2-3年不急用。
■商報策略:在目前新指數基金密集發行并大舉建倉之際,投資者不妨關注長盛中證100、嘉實滬深300等具有“先發優勢”的老指數基金。因為,新發行募集的基金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入市建倉,它們在買入相應指數的成分股時會帶動股價上漲,進而推動指數上漲,而跟蹤同一指數或者相關指數的老指數基金由于倉位較高,可坐享指數上漲的收益,從而顯示出“先發優勢”。
相比老滬深300指數基金來說,中證100指數基金從新指數基金的發行和建倉中得到的“先發優勢”可能更大。中證100指數的成分股完全由滬深300指數中精選出來,為滬深300成分股中市值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的前100家。從各只以滬深300為標的的基金持倉情況來看,中證100指數樣本股是其重倉所在,所占的比重超過70%。
名詞解釋
指數基金
指數型基金是一種以擬合目標指數、跟蹤目標指數變化為原則,實現與市場同步成長的基金品種。這種基金是成熟證券市場上不可缺少的投資品種,在西方發達國家,它與股指期貨、指數期權、指數權證等其他指數產品一樣,受到機構和散戶的青睞。
指數基金與其他基金的區別在于,它跟蹤股票和債券市場業績,所遵循的策略穩定,它在證券市場上的優勢不僅包括有效規避非系統風險、交易費用低廉和延遲納稅,而且還具有監控投入少和操作簡便的特點。因此,從長期來看,其投資業績優于其他基金。
ETF基金
ETF是Exchange Traded Fund的英文縮寫,中文譯作“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又稱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產品,交易手續與股票完全相同。
ETF是一種混合型的特殊基金,它克服了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的缺點,同時集兩者的優點于一身。ETF可以跟蹤某一特定指數,如上證50指數;與開放式基金使用現金申購、贖回不同,ETF使用一攬子指數成分股申購贖回基金份額;ETF可以在交易所上市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