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股票期權?
日期:2012-07-27 00:00:00 來源:互聯(lián)網
1.如何選擇期權交易商?
投資者于選擇期權交易商時應聽取親友或業(yè)內人士的意見,亦可透過香港交易所網站查閱期權交易所參與者名單。
2.倘投資者買了一張股票期權合約,應該怎樣才可以離場?
i)以期權金市價將合約出售(即平倉);或
ii)行使合約并交收相關正股;或
iii)讓期權合約到期失效;或
iv)透過行使期權而交付或接收相關正股,并于同日在證券市場對銷有關待交收股票離場,藉以賺取有關盈利。
期權沽家(出售者)比較被動,他只可選擇買回該期權合約平倉、等待買方行使或待合約到期。沽出期權者不能主動提出行使要求。
大部分投資者選擇將期權合約以市價平倉而不行使有關期權,以便不用付出由行使期權導致正股交收所涉及的手續(xù)費用。
另外,為減低投資者在到期時因忘記行使持有的價內合約而錯失獲利之機會,自1997年1月起,聯(lián)交所規(guī)定若某期權合約于到期時,其價內值達3%或以上,則該期權之未平倉合約將會被自動行使,除非期權交易所參與者預先提出取消此功能的指示。
3.投資者購入期權合約后,會否如購入期貨合約般有被追收按金的可能?
不會。期權購買者(持有者)所承擔之風險最多只為購入期權所付之期權金,因此持有者并不會被追收任何按金。
不過,當期權持有者行使期權后,所導致的待交收正股持倉便需繳付按金。
投資者有一點必須留意的是,期權沽出者(空倉)是需要繳付按金及可能被追收按金,原因是沽出者必須隨時準備在當期權買方行使期權時履行責任。
4.甚么因素會影響期權的價格?
影響期權價格的因素包括正股價、行使價、距離到期日時間、股息、利率及波幅。然而,這些因素對認購及認沽期權的影響則有所不同,請參考以下列表。
正股價格對比行使價愈高,則認購期權之內在值便愈高,其合約價值也因此會愈高,認沽期權則相反。
行使價對比正股價格愈高,認購期權之內在值便愈低,其合約價值亦然,認沽期權則相反。
當距離到期日的時間愈遠,認購及認沽期權變成價內的機會率都會上升,期權金亦會跟隨上升。
假設其它因素不變,股息派發(fā)會令股價下跌,這對認購期權價值會有負面影響,而認沽期權卻有正面影響。
利率上升會令認購期權更有價值而認沽期權價值則會下降。利率可被視為機會成本。因為期權具杠桿效應,認購期權持有者毋需付出相關正股的總值,故此可將剩余資金投資于具利息的工具。所以利率愈高,其回報便愈高,對認購持有者更為有利。
正股之波幅愈高,認購及認沽期權變?yōu)閮r內的機會便更高,其價值亦因此上升。
在這些因素當中,正股價、距到期日時間及波幅對期權價格影響比較明顯。
5.甚么是「價內」、「平價」和「價外」期權?
「價內」期權是有內在值的期權。內在值指期權持有人在期權合約行使時所得價值。就認購期權而言,內在值即正股市價減去行使價;認沽期權的內在值則為行使價減去正股價。換句話說,價內認購期權的行使價比正股價低,而價內認沽期權的行使價則比正股價高。(大多數(shù)價內期權的價值主要來自內在值,時間值只占小部份。)
「平價」期權指那些行使價和正股價相等或接近的期權,亦可稱為「近價」期權。這些期權通常只有很少的內在值。
當認購期權行使價比正股價高或認沽期權行使價較正股價低,它們被稱為「價外」期權。這些期權沒有任何內在值,而只有時間值。
6. 莊家在股票期權市場的角色為何?
期權莊家的主要角色是替市場提供流通量及效率。他們須隨時響應開價要求而作出雙邊報價(即買賣報價)。而每期權類別亦有多于一名莊家,令報價更具競爭性。
由莊家提供的報價與正常限價盤沒有分別,它們同樣是依循價格及時間優(yōu)先次序于交易系統(tǒng)內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