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利率期貨
長期利率期貨是指在將來某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場所,按合適的價格買賣一定長期利率商品的定型契約,該契約包含二個重要內容,一是合同定型化、標準化;二是合同中各條款僅僅只有價格是不定的。即它是以拍賣決定價格的方式,在將來一定時間、一定場所買賣長期利率商品的契約,也就是說,它是指買賣商品、買賣規則、買賣方法已確定,而買賣價格靈活決定的未來買賣契約。
長期利率期貨交易的對象商品為各類付息債券,主要包括GNMA債、T-Bond和T一Note等中長期債券,其合同的標準化根據債券的類型、數量及交割條款地點、時間、支付方式而定。與其它期貨交易一樣,在最后交割日到來之前,可以用“對沖”交易來結清其原有的期貨地位。同樣,長期利率期貨交易在避免利串風險等方面,也有著重要的功能作用。
1.對利率變動進行套期保值的功能。這是長期利率期貨交易最重要的功能,也是由期貨交易的基本性質所決定的。期貨交易是一種“在現時點上按約定價格買賣將來一定時期交割的商品的契約”,在債券期貨市場上的套期保值是以避免或降低價格變動風險為目的,對現貨市場上現在和將來所保有的金融資產、負債,在期貨市場上設定與現在相反的地位。一旦將來現貨市場上遭受損失就可以由期貨市場上獲得的收益來抵補。這樣,為債券的保有者、運用者,以及資金籌集者、運用者提供了有效的低成本的回避風險的手段。
2.擴大和穩定流通市場的功能。長期利率期貨市場上,由于債券經紀人為避免其本身交易地位可能承受的利率變動風險而進行套期保值,常常需要保有足夠的在庫債券,已適應流通市場交易的需要,這樣就起到了穩定和擴大流通市場的作用。加之,通過期貨與現貨商的套利交易,促進了流通市場的效率化。
3.擴大和穩定發行市場的功能。債券期貨市場的導入同樣地具有避免承銷風險的作用。銀行與證券公司等承銷機構在新發債券募集期間,債券市場價格下跌的情況下,對由于難以順利消化所承銷的債券而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套期保值,就可以保持發行市場的穩定性,起到活躍發行市場的作用。
4.提供有關未來價格信息功能。對于各種各樣的市場參加者來說,對未來市場價格的預計,很大程度上是以期貨價格作參考的。因為,期貨市場所形成的價格,對未來的現貨價格有很大的影響作用,所以,在預測現貨市場價格形成時,期貨市場提供著必要的信息情報。
5.提供了一種全新投資手段。伴隨著投機性交易的進行,債券期貨作為一種全新的投資手段,具有促使資金運用手段多樣化的作用。
利率期貨是指以債券類證券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它可以回避銀行利率波動所引起的證券價格變動的風險。利率期貨合約最早于1975年10月由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在此之后利率期貨交易得到迅速發展。雖然利率期貨的產生較之外匯期貨晚了三年多,但其發展速度卻比外匯期貨快得多,其應用范圍也遠較外匯期貨廣泛。目前,在期貨交易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利率期貨都早已超過農產品期貨而成為成交量最大的一個類別。在美國,利率期貨的成交量甚至已占到整個期貨交易總量的一半以上。
利率期貨的種類繁多,分類方法也有多種。通常,按照合約標的的期限,利率期貨可分為短期利率期貨,長期利率期貨以及指數利率期貨三大類。由于設計、需求等各方面的因素,并非所有推出的利率期貨合約都獲得成功。在現存的眾多利率期貨品種中,交易呈現集中的趨勢。以美國為例,目前幾乎所有重要的、交易活躍的利率期貨都集中在兩個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國際貨幣市場分部。這兩個交易所分別以長期利率期貨和短期利率期貨為主。在長期利率期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國長期國庫券期貨和10年期美國中期國庫券期貨,短期利率期貨的代表品種則是3個月期的美國短期國庫券期貨和 3個月期的歐洲美元定期存款期貨。
70年代中期以來,為了治理國內經濟和在匯率自由浮動后穩定匯率,西方各國紛紛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以往的利率管制得以放松甚至取消,導致利率波動日益頻繁而劇烈。面對日趨嚴重的利率風險,各類金融商品持有者,尤其是各類金融機構迫切需要一種既簡便可行、又切實有效的管理利率風險的工具。利率期貨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了政府國民抵押貸款協會(GNMA)抵押憑證期貨合約,標志著利率期貨這一新的金融期貨類別的誕生。在這之后不久,為了滿足人們管理短期利率風險的需要,1976年1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推出了3個月期的美國短期國庫券期貨交易,并大獲成功,在整個70年代后半期,它一直是交易最活躍的短期利率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