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權
填權是指在除權除息后的一段時間里,如果多數人對該股看好,該只股票交易市價高于除權(除息)基準價,這種行情稱為填權,除權后股票價格是除權價,比方一只股票是十元,現在要十送十股,送股后的除權價成了五元,再從五元上漲就是填權,再上漲到十元就是填滿了權。股票除權后的除權價不一定等同于除權日的理論開盤價,當股票實際開盤價交易高于這一理論價格時,就是填權。由于公司股本增加或者向股東分配紅了,每股股票所代表的企業實際價值(每股凈資產)有所減少,需要在發生該事實之后從股票市場價格中剔除這部分因素。因股本增加而形成的剔除行為稱為除權,因紅利分配引起的剔除行為稱為除息。
上市公司在送股、派息或配股時,需要確定股權登記日,在股權登記日及此前持有或者買進股票的股東享受送股、派息或配股權利,是含權(含息)股。股權登記的次交易日即除權除息日,此時再買進股票已不享受上述權利。因此,一般而言,除權除息日的股價要低于股權登記日的股價。除權(除息)股與含權(含息)股的差別就在于是否能夠享受股利、股息,這也決定了兩者市場價值之間存在差異。除權除息日的當天開市前要根據除權、除息具體情況得出一個剔除除權除息影響后的價格作為開盤指導價,稱為除權(除息)基準價。
在除權除息后的一段時間里,如果多數人對該股看好,該只股票交易市價高于除權除息日基準價,即股價比除權除息前有所上漲,這種行情稱為填權。倘若股價上漲到除權除息前的價格水平,就稱為充分填權。相反,如果多數人不看好該股,交易市價低于除權除息基準價,即股價比除權除息前有所下降,則為貼權。股票能否走出填權行情,一般與市場環境、發行公司的行業前景、公司獲利能力和企業形象有關。
填權股的操作策略:該技術形態是指含權類股票一旦除權,在日K線圖表上會留下一個除權缺口。送股比例越大則缺口也會越大,炒作的空間更具想象力。但是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如果該股的前景相當看好的話,即使它的累計漲幅已經很高,主力莊家也不會錯過做填權行情的機會。如果我們能夠及時發現這種跡象和把握這類股票的走勢規律,是可以獲利的,這就是我們要介紹的填權股追擊方法。
除權類個股除權后,其所有的技術指標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以不能按除權后的技術指標分析這種已經除權的股票,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將該股先進行復權,然后再追蹤它的下一步走勢。一旦發現該股縮量再創新高,同時該股的上漲通道又保持良好的話,就可利用分批建倉的手法,找最佳的買點逢低介入。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引用超級短線指標,也就是3天、5天、7天、10天和20天等移動平均線的排列法以及5分鐘MACD指標、15分鐘MACD指標和30分鐘MACD指標的共同黃金交叉現象。但是,追擊填權概念股的做法是一種高風險、高回報的冒險行為,要求投資者的進出動作要快,同時設好止損位,一旦發現自己的判斷錯誤,就要及時止損逃離現場。
貼權是指在除權除息后的一段時間里,如果多數人不看好該股,交易市價低于除權(除息)基準價,即股價比除權除息前有所下降,則為貼權。是填權還是貼權往往與市場形勢有很大關系,股市上升的時候就很容易填權,股市下跌的時候就很容易貼權。在市場形勢好的時候股民往往愿意買入即將配股分紅或者剛剛除權的股票,因為這個時候股票容易填權,也就是說,股價很容易在這一天繼續上漲,雖然收盤價比前一天要低,但是實際上股價是上漲了。如果經過一段時間之后,股價又回到了除權以前的價位,就稱作填滿權。例如,一只股票價格是15元,除權之后計算出來的價格是13元,這時候如果股價上漲就叫做填權,如果下跌就叫做貼權,如果又漲到了15元就是所說的填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