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加值
經濟增加值 簡稱EVA,是個績效指標,是公司常用的一種新型的業績衡量指標,它克服了傳統指標的缺陷,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時期內為股東創造的價值經濟增加值。經濟增加值理論淵源出自于諾貝爾獎經濟學家默頓·米勒和弗蘭科·莫迪利亞尼1958年至1961年關于公司價值的經濟模型的一系列論文。從最基本的意義上講,經濟增加值是公司業績度量指標,與大多數其他度量指標不同之處在于:EVA考慮了帶來企業利潤的所有資金成本。 經濟增加值-作用有: EVA改變了會計報表沒有全面考慮資本成本的缺陷,它可以幫助管理者明確了解公司的運營情況,從而向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經濟增加值的優越性:
一是客觀反映企業經營業績。經濟增加值考慮了全部資本的成本,計算的是經濟利潤,而會計利潤只考慮債務資本成本,將權益資本成本排除在外,無疑虛增了利潤。經濟增加值衡量企業獲取的利潤是高于還是低于投資者所要求的最低報酬率,只有高于投資者所要求的最低報酬率,即經濟增加值大于零,該利潤才是企業真正的利潤,如果企業的投資報酬率低于企業的所有資本成本,說明企業實質上發生了虧損,企業財富受到了侵蝕。經濟增加值比會計收益指標更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促進企業樹立正確的成本觀念,遏制企業不計成本盲目增資擴股,不斷圈錢的欲望,有利于規范企業投資行為,謹慎投資,實現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以經濟增加值作為企業追求的最終目標,有助于更好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可以較準確地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所創造的價值,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二是更好地協調各部門的行動。大多數企業在不同的業務部門使用不同類型的業績評價指標,例如邊際貢獻、責任成本、投資報酬率、剩余收益等,由于缺乏統一標準,往往導致不同部門各自為政,只追求實現本部門利益,對其他部門甚至企業整體利益造成負面影響。以經濟增加值為指標對企業所有部門進行業績評價,為各部門提供了統一業績評價標準,避免內部決策和執行的沖突,加強各部門的溝通,提高企業的團隊意識,企業各部門從日常業務活動到企業戰略決策,都圍繞著經濟增加值展開,各部門可通過提高部門現有資產的回報率;或是增加超過資金成本的新資本投入;或是收回低于資金投入成本的投資等途徑增加本部門的經濟增加值,進而增加企業整體的經濟增加值。經濟增加值作為一個綜合性指標,囊括了對發展創新、風險等因素的考慮。同時也涵蓋了關于基礎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制度性的要求,企業員工的收益只有在經濟增加值不斷提高的條件下才能提升,這就把員工利益與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利益沖突,使企業內部上下朝著同一個目標共同奮進。
三是促進技術創新。在現有的會計核算模式下,研發費用、無形資產攤銷作為期間費用抵減當期利潤,無疑影響經營者的當期業績,所以經營者不希望把錢投到研究和銷售推廣上,因為他們害怕會計利潤降低,這種情況在高科技公司時尤為明顯,因為這類公司的市場價值大大高于凈資產,經營者并沒有出現經營失誤,利潤的降低只是由于會計處理方式造成,其結果迫使經營者在項目投資時首先考慮其對會計利潤的影響,而不是考慮以此帶來的高于資本成本的收益。經濟增加值把對研發費用、無形資產投資作為資產負債表中一種需要培育的新型資產,這些資產會在將來的經濟增加值中相應攤銷,從而鼓勵經營者進行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投資活動,促使企業經營者自始至終注重長遠效益,通過技術創新保證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